長歌行
世人何惡死,死必勝于生。勞勞塵土中,役役歲月更。
大寒求以??,大暑求以清。維餒求以馌,維渴求以觥。
其少欲所惑,其老病所嬰。富貴拘法律,貧賤畏笞榜。
生既若此苦,死當一切平。釋子外形骸,道士完髓精。
二皆趨死途,足以見其情。遺形得極樂,升僊上玉京。
是乃等為死,安有蛻骨輕。日中不見影,陽魂與鬼并。
莊周謂之息,漏泄理甚明。仲尼曰焉知,不使人道傾。
此論吾得之,曷要世間行。
世人何惡死,死必勝于生。勞勞塵土中,役役歲月更。
大寒求以??,大暑求以清。維餒求以馌,維渴求以觥。
其少欲所惑,其老病所嬰。富貴拘法律,貧賤畏笞榜。
生既若此苦,死當一切平。釋子外形骸,道士完髓精。
二皆趨死途,足以見其情。遺形得極樂,升僊上玉京。
是乃等為死,安有蛻骨輕。日中不見影,陽魂與鬼并。
莊周謂之息,漏泄理甚明。仲尼曰焉知,不使人道傾。
此論吾得之,曷要世間行。
世人為什么厭惡死亡,其實死亡勝過生存。在塵世中忙碌操勞,隨著歲月更迭而不斷奔忙。大寒時想取暖,大暑時想清涼。饑餓時想有飯吃,口渴時想有酒喝。年少時被欲望迷惑,年老時被疾病纏身。富貴之人受法律約束,貧賤之人害怕被鞭打。活著既然如此痛苦,死后一切就會平靜。僧人看淡外在軀體,道士修煉精髓元神。二者都走向死亡之路,足以看出他們的想法。舍棄形體可得極樂,修煉成仙可上玉京。這同樣都是走向死亡,哪有脫胎換骨的輕松。大白天不見影子,陽氣之魂與鬼同行。莊周稱這為安息,其中道理很明顯。孔子說‘焉知’,是不想讓人倫道德傾斜。我得到這個觀點,何必在世間宣揚。
勞勞:忙碌、勞苦的樣子。
役役:形容勞苦不息。
??(nuǎn):同“暖”。
馌(yè):給在田間勞動的人送飯。
觥(gōng):古代酒器。
嬰:纏繞,羈絆。
笞榜(chī bǎng):鞭打。
釋子:僧人。
玉京:道教稱天帝所居之處。
蛻骨:道教認為人修煉成仙,脫胎換骨。
陽魂:陽氣之魂。
息:安息。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經歷了生活的種種苦難,看到了世人在欲望、法律、疾病等束縛下的痛苦,從而對生死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探討生死問題,認為生苦死平。其突出特點是觀點獨特,以直白語言闡述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生死的獨特見解和思考深度。
仙丘西畔越山微,
幾片閒云出岫飛。
宿寺遠隨僧入定,
巢松還帶鶴來歸。
暝兼秋色移丹島,
淡掃霞光幻白衣。
天上從龍長作雨,
回看倦鳥思依依。
風急江船絕,年殘野色凝。密云寒夜柝,流霰灑舟燈。四望湖天黑,孤吟羈思增。旁村有夫婦,對火綴魚罾。
南雪竟為雨,北風增野寒。漏船喧夜語,攤濕攪晨餐。轉苦人煙絕,生憎鷗鷺乾。吾行尚濡滯,估舶爾應難。
阻舟江柳下,信宿五湖中。立水偏吞雨,飛沙半逆風。夜檣扶岸集,漁火亂波空。信有悲歡異,應知易地同。
常年遇泛客,煞厭說風波。雨雪空江夜,伊予悲慨多。沙人荷傘至,灘鳥景舷過。幸及投簪會,山中有薜蘿。
欲度櫻桃味與郎
背人離坐走佯佯
玉甌一點波羅蜜
分付消魂自去嘗
酒闌席冷歡聲寂。人歸畫閣酲懷激。斜月漾高樓。背燈羞展眸。
無端成稔識。暫聚分離即。春水不關情。關情愁正縈。
邂逅相逢好,初心各壯圖。
金蘭期永好,銀艾愿同紆。
恨逐芳樽遣,情煩綵筆鋪。
風云偶然會,攜手上天衢。
積雨猶含二月寒,滿簾山色倚樓看。
微苔近水初生淺,凍鳥窺魚欲下難。
芳草綠遮春社酒,落花紅過遠游冠。
步兵欲向窮途哭,不及鮫人淚滿盆。
系國安危唐上宰,
功成身退漢留侯。
二公閑暇開高宴,
九老雍容奉勝流。
共接雅歡恩意洽,
不矜崇貴禮容優。
賞心樂事人間盛,
豈謂今稀古莫儔。
江湖老,載酒一年年。體素微妨耽綺語,貪多寧獨是詩篇。宗派浙河先。
同坑無異土,
千古少人知。
月下休相喚,
還從舊路歸。
高樓燈火,已四更天氣。吳語喁喁也嫌碎。者新居頗好,舊恨堪銷,壺漏盡、儂待整帆行矣。
從今梳洗罷,收拾箏簫,勻出工夫學書字。鴆鳥倘欺鸞,第一難防,須囑咐、鶯媒回避。只此際、蕭郎放心行,向水驛尋燈,山程倚轡。
臨皋亭下翩躚客,
縞袂玄裳憶舊游。
推戶惘然尋不見,
笛聲猶認紫貂裘。
十里松溪不覺賒,
扁舟乘漲掠堤斜。
秋風禾黍牛羊路,
暮雨蒲蔣雁鶩家。
臨水有園皆種柳,
泊船無岸不偎花。
聞鐘又渡鵝潭去,
回首空江半落霞。
微名迫我起,我行過千里。既越兩重洋,又涉百重水。波濤挾蛟鼉,時時向人跂。咫尺生風云,天色迷瞻視。身在澎湃中,輕擲同敝履。不識有眠食,豈復有行止。言念古戰場,安能在海里。丈夫志四方,艱難此為始。
我行過關山,一平復一險。馬角與船唇,流光常爍閃。一入矮屋中,蒼蒼為之掩。如蜂攢蜜房,如蛾傍燈焰。不必帝京塵,緇衣已先染。嘆息古英雄,此中多沉奄。意氣幸發越,磨刀不懼剡。摛文倚幨帷,月明星點點。俯首念歸途,胸中海瀲渰。
歸來阻海風,臥船經八日。火輪不得施,心如飛箭疾。驚浪向面生,朝陽從波出。縮地古有人,超海今無術。一夕玉鏡平,如鯁胸中失。問津傍蓬山,陸始水已畢。扁舟過酒家,誰能辨清質。身如蟠泥龍,不免蠅與蛭。嗟彼遠游子,何以同郵驛。
一出臺北城,即接鐵車路。萬山隨轉圜,千里失回顧。雖喪磐石安,卻勝輿夫步。斷虹懸空中,駛輪旋飛渡。翹首望前途,煙云蔽午樹。息駕入城門,似馬初停騖。問我從何來,天風兼海霧。泱漭整行裝,明朝從此去。
一日復一日,行行將到家。前途已無幾,盼望轉成遐。馬上有秋色,路上有秋花。夕陽在樹外,反哺有暮鴉。驚心堂上親,未諗餐飯加。入門問老母,依舊兩鬢華。病體雖不康,憐子意猶賒。只為區區者,累母望天涯。嘆息古人賢,負米亦孔嘉。
阿兄見我至,為我拂衣裳。阿嫂見我至,為我具羹湯。童稚先后走,相爭負行囊。自維不肖軀,滿堂何皇皇。乃知天倫中,至樂有馀長。人生思富貴,悲喜在外旁。呼仆啖晚飯,燥吻兼饑腸。一飽身已困,不復思酒漿。
荊妻房外立,望我欄桿頭。相見問勞苦,翻諱己心愁。自君之出門,不敢登高樓。樓頭紅日照,樓外白云浮。見云不見人,風信海中漚。鯉魚常渺渺,鴻雁自悠悠。景物夙已換,自夏以徂秋。桂輪圓復仄,橘柚綠已稠。道上漸輕霜,言念季子裘。
相見雖云歡,明日將遠游。嫁君在少年,離別何如流。為卿話旅況,卿當添煩憂。丈夫負弧矢,豈復戀家室。惟有高年親,艱難離雙膝。幽禽鳴木中,時亦思琴瑟。逐逐雞肋名,似饑拾橡栗。謀名復謀利,驥馬徒奔佚。思之輒不解,未能遺纖悉。倥傯風塵中,金玉銷素質。
行人已歸家,家書始附至。汪洋一海橫,飛鴻失其翅。嘆息遠行人,數語空自寄。上有覶縷懷,下有平安字。日月兩周天,一紙滯途次。草茅望闕情,寸衷無由致。委質數篇文,與此亦何異。江湖與故鄉,遙下數行淚。
俯念大海中,求珠應不夜。自恃驪龍精,當有神光射。一寸明月輝,豈無神雀下。象罔眼如箕,搜尋何能罷。升之在云衢,鱗甲風雷化。沉之在重淵,光芒泥涂藉。得失兩心煎,欲脫不得卸。本無毫末加,何為動驚吒。但思出身階,此為乘時駕。成都有相如,不屑貲郎借。是以一卷文,珍重不輕假。可憐遭按劍,猶望連城價。
九月月幾望,桂樹開花時。蕊榜將懸闕,顛倒郢中兒。我身在海角,引領望天池。云程阻風信,得失未應知。寸心已先往,大夢猶奔馳。飛電空中下,一刀割亂絲。得意不須喜,失意何庸悲。翻悔昨日情,此心如醉癡。
月色淡將曙,天明秋路遠。鳥聲喚行人,蕭蕭到山館。上嶺午煙蒼,下嶺夕陽晚。空中盼白云,不舒復不捲。渺渺溪中水,秋深流轉淺。安坐閒齋中,詩書慵過眼。轉念讀書樂,再把陳編玩。浩歌梁父吟,落葉空階滿。
木末起蟬響,秋深天氣涼。蕭森商聲遠,孤園搖眾芳。感此心容瘁,入世多悲傷。富貴非所慕,雄心失行藏。所以古之人,載質每皇皇。八代起衰手,為此亦徜徉。鴻鵠群燕雀,鴉雛傲鳳凰。意雖不奔競,潦倒未應忘。
流水遠更遠,空山深復深。懷在白云內,時傍高松陰。幽人誰與語,一片古時心。入世恫塵俗,誰復領清襟。所以古賢豪,輕遇重知音。伯牙不可作,子期毀其琴。柯亭豈無竹,蔡雍邈難尋。
此地有高山,攜酒獨登臨。苒苒百世懷,悠悠千古想。置身恨不高,未能空萬象。尺寸何所施,風塵徒鞅掌。一朝為浮名,琴書失素養。與世爭涓埃,胸中胡不廣。遙遙望古今,寥寥思天壤。
爆燼簾前滿碧苔,
辛盤薦罷斗杓回。
清尊已解驅寒去,
畫角何須送暖來。
臘盡一旬惟釀雨,
春前三日已聞雷。
今宵再按今年歷,
為數陰晴有幾回。
幾點守宮砂。
茜紅生、剪彩斜。
一叢嫩綠纖枝亞。
輕輕碎霞。
茸茸細芽。
胭脂拂綽徐熙畫。
莫言夸。
洛陽名好,休羨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