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守歲
爆燼簾前滿碧苔,
辛盤薦罷斗杓回。
清尊已解驅寒去,
畫角何須送暖來。
臘盡一旬惟釀雨,
春前三日已聞雷。
今宵再按今年歷,
為數陰晴有幾回。
爆燼簾前滿碧苔,
辛盤薦罷斗杓回。
清尊已解驅寒去,
畫角何須送暖來。
臘盡一旬惟釀雨,
春前三日已聞雷。
今宵再按今年歷,
為數陰晴有幾回。
門簾前爆竹的灰燼落滿了綠色的苔蘚,辛盤供奉完畢,北斗星的斗柄已悄然轉向。清酒已經驅走了冬日的嚴寒,軍中畫角又何須再吹奏送暖的聲音。臘月將盡的十天里只醞釀著細雨,立春前三日已聽到春雷的轟鳴。今夜再查看今年的日歷,細數這一年中有多少晴天和陰天。
爆燼:爆竹燃燒后的灰燼。
辛盤:古代立春日供食的辛菜盤,用蔥、蒜、韭等辛辣菜蔬制成。
斗杓(sháo):北斗星的斗柄,代指時間流轉。
清尊:清酒,尊同“樽”,酒杯。
畫角:古代軍中樂器,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繪彩紋,多用以報時或警眾。
臘盡一旬:臘月(農歷十二月)將盡的十天。
按:查看、核對。
此詩創作于癸丑年(具體年份需結合詩人生平考訂)歲末守歲之時。詩人在辭舊迎新之際,觀察門前爆竹余燼、辛盤供罷等守歲場景,感知臘盡春臨的自然變化,并通過查看年歷回顧一年天氣,抒發對時光流轉的細膩感悟。
全詩圍繞“守歲”主題,以節令物候為線索,從門前爆竹到春前驚雷,從清酒驅寒到年歷計數,生動描繪了歲末迎新的生活場景,體現詩人對自然時序的敏感與對平凡生活的詩意捕捉,語言質樸而意蘊悠長。
琳宇棲真地,喧囂寂不聞。鹿眠沾草露,鶴下破松云。門揭黃金榜,經鐫白玉文。曾言修煉士,來此息塵氛。
吾家鄮邑之城西,百椽破屋余竹籬。前年倭奴苦殺戮,祖母垂白走且啼。幸存余生膽已裂,昨日書來驚病發。別時衣線猶在身,菽水山中仗誰設。嗚呼二歌兮涕泗流,白日慘慘為我愁。
潺潺流水注回塘,中作平臺受晚涼。四面不通車馬跡,一尊聊飲芰荷香。韓公無復吟花島,楚客何勞賦藥房。少待須臾更清絕,月華零露洗匡床。
如茨刈處海云屯,向夕船歸浦口村。拾穗田間多婦女,打禾場上有兒孫。牛肥大稈新多力,雞啄香粳久不喧。明歲豚蹄應更祝,先農解聽野人言。
華杞感賓車,駢刀燦雙纓。長驅蕩莒師,千里不留行。豈為齊君死,肯負隰侯生。二婺爭寫哀,中夜不絕聲。皇天為摧噫,百雉拉然崩。朋友自有心,夫婦自有經。始知乾坤大,不勝一寸誠。二綽豈不雄,惜哉殉淫朋。毋以鴻毛重,遂令泰山輕。
花木中間著小亭,檐虛不礙兩峰青。數聲啼鳥鬧中過,不似家山子細聽。日抱吟情到此亭,捲簾孤坐看云生。詩懷恰與云相似,一點悠然度太清。白云盡處青山小,紅雨飛時綠樹新。佳致仗誰同管領,野禽啁哳話深春。日移花影上疏簾,香鼎燒殘逐旋添。春事已隨詩入夢,一庭芳草綠纖纖。
東壁圖書府,清華映上臺。朝廷重文治,近侍總英才。獨罷金門直,遙辭玉署回。平生王逸少,臨別恨難裁。
空門亦自可,且聽演三車。塵世風中絮,浮名水上霞。一叢貞士菊,五色故侯瓜。自足一丘賞,何論八月槎。
晨侵向漁蒲,濯足桃花磯。空馀綠藻芳,未是桃花時。輕風吹綸絲,掛我桃樹枝。無魚且沽酒,一杯聊自持。
把酒東軒下,頹然醉前林。美人倚脩竹,自發山水音。錦袖流逸響,朱弦表貞心。彈罷三嘆息,日暮湘云深。感君綠綺意,欲報慚南金。顧惟白雪唱,可葉幽蘭吟。
青玉削芙蓉,云邊數百峰。弄晴芒種雨,吹面石尤風。景色詩難狀,騫騰勢本雄。千年留王氣,深護紫微宮。
綠林掃盡凱歌還,父老壺漿皖水邊。見說禁中思頗牧,試看勛業上凌煙。
大樗大椿等類,率是內篇寓言。我謂惠王瓠種,合種莊家漆園。
小閣才踰丈,千秋并在茲。蕓香鄴侯架,花雨右軍池。蠹與身同老,魚將硯獨窺。漸來能所盡,終日但支頤。
鳴琴當春夜,春夜當鳴琴。羈人不及樂,何似千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