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嘉興永樂院檇李亭
土化吳王甲,骨朽越王兵。
五月菖蒲草,千年槜李城。
蒲根蛙怒嚎,城中烏夜鳴。
吳越滅已久,客心空屏營。
落日孤亭間,悠悠鐘磬聲。
土化吳王甲,骨朽越王兵。
五月菖蒲草,千年槜李城。
蒲根蛙怒嚎,城中烏夜鳴。
吳越滅已久,客心空屏營。
落日孤亭間,悠悠鐘磬聲。
土地里化著吳王的鎧甲,地下朽著越王的兵器。五月里菖蒲草生長,歷經千年的檇李城依舊。菖蒲根旁青蛙憤怒地嚎叫,城中烏鴉在夜里啼鳴。吳越兩國滅亡已久,客居之人內心徒然惶恐不安。落日映照在孤亭之間,傳來悠悠的鐘磬之聲。
檇(zuì)李:古地名,在今浙江嘉興一帶。
屏營:惶恐、彷徨。
詩人可能在游歷嘉興永樂院檇李亭時,看到此地歷經歲月變遷,聯想到曾經吳越爭霸的歷史,結合自己客居他鄉的心境,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興亡,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生動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過了平湖又小溪,卻從蕪徑訪多歧。
如何江上乘風鹢,化作泥中曳尾龜。
誰遣旌旟行沮洳,定知鼓吹宅漣漪。
中橋咫尺末由到,且作吳兒玩水嬉。
昨夜同云猶未合,曉來一色變山河。
料應天上梅花早,吹落人間柳絮多。
酒興自憐今老矣,詩腸無奈此情何。
銀杯逐馬天階路,何似寒江伴釣蓑。
敏不可恃,鈍宜自強。詩酒荒嬉,恐暴汝良。
我日衰惰,頼汝以張。安肆日偷,古訓洋洋。
我與伯氏,短檠夜書。矻矻待旦,我所不如。
每一念之,抆涕痛乎。嗣而昌之,其后人歟。
湖?溪邊春草青,張公洞下泉泠泠。兩行松檜列旌纛,中有金堂開福庭。
壯哉神力出杳冥,樓觀矗立排巖扃。焜煌金碧儼相照,刻石猶紀唐朝銘。
中興天子授舜禪,壽宮晨候祠官星。紫衣敕使易霞袂,白茅羽士迎云??。
頗聞當日動乾象,二十八宿搖天經。奎鉤寫題月兔泣,昭回云漢爭晶熒。
至今榮光猶炳耀,百爾呵護煩山靈。玉仙纻像羅珓卜,昭應奎寶模牌形。
朅來正值天六月,栢城將泫秋露零。芝輿望幸已絕覬,蒿凄觸感徒靡寧。
岫云無心出而雨,谷風振響流為霆。石堪礪齒定何似,流欲洗耳將誰聽。
嗟哉行役久勞勚,如鳥知倦才振翎。燒香臺邊聊倚策,煉丹灶上方絕陘。
由下瞻仰始知悔,扶力已竭那可停。眾皆徇目且徇耳,我謂獨往非獨醒。
從初秘祝本何益,中休端自明德馨。周家克敬綿萬億,自今葉葉皆堯齡。
籀學在唐,陽冰一夔。
彼秩八音,各有工師。
斯帖之奇,體微而具。
何以譬之,磬襄鼗武。
池邊歷平蹊,果下動游鞚。一笑未心領,萬象徒目送。
淵渟歷危檻,目景眩華棟。閑情晻不舒,倦思悄如瞢。
忽驚鵲噪簷,恍類雞發甕。坐開蒼玉壁,平揖青瑤峒。
疇昔果安在,奔走比岳貢。仰觀箭括門,廣宇豁晴霧。
右開車箱谷,盤道陟微同。中天隠日月,遙海插?蝀。
居然袤丈間,有此具美眾。老夫生平嗜,酷好泉石弄。
天巧謝斲削,人為謾摶控。尚憶三神游,俛記十年夢。
踞龜曾食蛤,騎鶴更笞鳳。覺來海山蒼,倏見雪竇空。
便疑勢崷崒,獨欠波澒洞。捧罌喜對酌,岸幘發孤諷。
此兄定絕奇,吾意當折衷。一笑問阿章,試與評伯仲。
猗應龍,蟠九嵕。
抱驪珠,閟含風。
見似人,喜若跫。
作者誰,臣姓馮。
已認山家作當家,與猨分栗雀分茶。
氣先十月地抽筍,光現五臺天雨花。
幸有玉延炊夜月,肯令繡谷咽朝霞。
憑君試雋山中味,卻較閑忙定不差。
韓氏之寶軸,文獻相續,蔚其盈屋。
曷知夫高賢之何以見取,忠義之孰為并錄。
遺篇之若褚若柳,手筆之或顧或陸,想其錦繡在篚,玙璠韞櫝,名跡爭麗,榮光相屬。
既追懷古今之不朽,見嗜好酸咸之可卜。
是故詩者題品之攸寓,贊者歌詠之不足。
即此帖之藏于寶真,殆所謂同工而異曲者兮。
巨濟取帖,斷于李唐。而予何人,波及于梁。
然而考硬黃之流別,辨緗素之古香。并之以淳化秘閣之跡,印之以紹興御府之章。
於戲斯文,不忝厥藏。
倚桂傍巖麓,采芝行谷湄。
偶因山雨駐,何有嶺云持。
鼎芼朝欺腹,窗寒夜切肌。
開奩應一笑,會有憶人時。
郊廛不隔馬牛風,枌梓環陰跬步通。
湖帶江襟邦畛接,雨簾云棟物華同。
未須豫計荒三徑,幸有需章達四聰。
尚想東湖海棠閙,祇今未改舊時紅。
新晴山色浄襟裾,世上塵埃一點無。
飛瀑驚奔爭澒洞,層崖屹立鎮崟嶇。
亂流平處沙可數,頑石叢中草不枯。
醉后偶來觀物變,要知到處是工夫。
日斜遠浦閟朱光,煙抹前山濕翠粧。
自有著身丘壑分,故應遣我水云鄉。
便于世上夸鐘鼎,何似田間飽稻粱。
手把黃花相問訊,秋風不改舊時香。
大令好書洛神賦,后人猶襲邯鄲步。
夫君草圣洞千古,筆下縱橫敏風雨。
凌波杳杳去無所,半幅尚能追媚嫵。
幾年唐印閱振武,誰其別之視書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