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復古畫《瀟湘晚景圖》三首 其一
西征憶南國,堂上畫瀟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長。舊游心自省,信手筆都忘。會有衡陽客,來看意渺茫。
西征憶南國,堂上畫瀟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長。舊游心自省,信手筆都忘。會有衡陽客,來看意渺茫。
春雨濛濛草色齊。
繡簾垂。暮云低。
愁聽林中,時有一鶯啼。
無奈落花留不住,亂紅飛過小橋西。
元宵正月半,是處金蓮現。
貪看燈明佛,蹉過新羅箭。
閃電光中,聊通一線。
河北賊,易易耳,中朝朋黨哄不止。
黨人禍結唐已亡,絕不關黃巢,亦不關朱梁。
戰船不見和州載,
勝地惟馀避暑宮。
今日芻蕘皆得往,
大王風作庶人風。
孤坐生涼陰,庭砌轉蕭索。氣候物色俱,新花悵疇昔。
單車曲折輕,窅窕入林僻。科頭憩云根,霜姿結寒赤。
盈目炫朱霞,過時亦陳跡。西風不斷吹,搖落還嘆息。
草色戴霜痕,蒼然秀巖石。石罅溜寒音,泠泠沁心膈。
簿領非閒曹,委蛇自公隙。蕭灑清秋懷,幽契塵埃隔。
顧茲炎熱場,愧爾幽靜客。
雨壓輕寒春較遲,春深不見柳綿飛。忽然飛入閒庭院,疑是故人何處歸。
柳綿無數糝枝頭,日暖隨風撲畫樓。萬象可觀惟有雪,喜看晴晝滿空游。
為我輕攀綠柳枝,帶花低護笑攜歸。日長深院微風動,要看松綿當面飛。
野芳庭草是生涯,老去祇宜閑在家。幾日惜春留不住,小鬟為我拾楊花。
籬畔秋容不改常,年年今日是重陽。黃花晚節可人意,白發天涯深酒觴。
幾片落霞隨鶩盡,數聲鳴鶴入云長。醉來欲撚蒼髯坐,和得陶詩四五章。
不是幽人亦賞花,花枝經雨迸籬斜。官貧貰酒常施債,才窘耽詩不到家。
三徑也曾來夢里,四年忘卻滯天涯。西風偶掣尊前帽,莫道疏狂似孟嘉。
素質猶相邇,冰心莫我遐。頗疑春有腳,能使雪為花。窈谷辭兵氣,荒村作歲華。可憐香自撲,獨令遠人嗟。
似聞花有嘆,偶值客幽吟。自恨叢芳少,相依窈緒沉。曉風吹淡薄,寒日護清深。豈意枝頭色,猶同物外心。
幸不依炎嶺,真宜傍碧溪。馀香收未足,交影畫難齊。有意含公鼎,銷魂倩客題。當年官閣興,滿目似堪攜。
日月將窮節,風云未改圍。豈知春色滿,獨寄曉芳微。所欲誇寒歲,無妨動遠暉。折來終不忍,相對渾忘歸。
短燭三條,凍梅一樹。月痕窗外徐徐去。
落燈天似晚秋寒,病春人臥消魂處。
撥火香殘,彈絲調苦。客愁央及啼鴉訴。
夢中尋夢幾時醒,小橋流水東風路。
隨處禪房有水聲,
我來石上坐忘形。
臨行更酌潭中淥,
要洗多生業障清。
花落梨園宿雨晴,
東風枝上夢初醒。
雪衣娘子調新譜,
學得霓裳第幾聲。
別去雖天外,書行每便中。
晝吟宵不斷,夜夢曉還空。
時用有顯晦,交情無達窮。
看公與徐孺,寧復計違從。
嶂前松栝九秋殘,紫邏東回路幾盤。
秦戍風煙馀燧火,粵門天地一泥丸。
鐵橋云落銀濤涌,朱鳥星高玉舄寒。
為報安期今可待,去從神武掛吾冠。
良夜調素琴,弦和指復柔。
一彈聲泠泠,再鼓心悠悠。
緩若片云停,急如三峽流。
雍雍和鳴雁,泛泛不系舟。
松風起深谷,修篁響清秋。
飄然凌云思,恍挾飛仙游。
聊以自怡悅,何必知音求。
信哉歐公言,可以瘳幽憂。
秋墳一角夕陽斜,
居近青溪處士家。
啼血杜鵑不歸去,
病魂依舊戀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