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即事 其一
戰船不見和州載,
勝地惟馀避暑宮。
今日芻蕘皆得往,
大王風作庶人風。
戰船不見和州載,
勝地惟馀避暑宮。
今日芻蕘皆得往,
大王風作庶人風。
如今已看不到載著戰船駛向和州的場景,曾經的名勝之地只留下避暑的宮殿。現在普通百姓都能前往,當年大王專屬的風如今成了百姓共享的風。
和州:地名。
芻蕘:指割草打柴的人,這里泛指普通百姓。
大王風:典出宋玉《風賦》,指高貴者享受的風。
庶人風:與“大王風”相對,指普通百姓所享受的風。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詩人在荊州看到歷史遺跡,有感于朝代更迭、世事變遷而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階層之間的差距有所縮小。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興衰和社會變遷。其特點是通過今昔對比,以小見大反映時代變化。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能讓讀者感受到詩人對歷史和社會的思考。
聞師初解夏,一缽與繩床。幡影白云靜,鐘聲清晝長。霞餐有禪悅,水觀生微涼。請看降心后,依然花草香。
維摩丈室外,苔蘚自經旬。豈以薰脩業,能堅忍辱身。覓心不可得,縛汝竟何人。好去門前路,清溪漲色新。
海邦軼事考叢殘,圖獻禾芝四境安。
白鹿城高原重鎮,黃駒品膩入朝餐。
文章寶祐六君子,氣節羅陽兩諫官。
伊洛漫云周許接,仙巖千仞紫霄端。
光堯三紀煥文章,
寶閣岧峣謹秘藏。
寓直到君才第四,
皇華禮樂遠增光。
十年別子面,千里憶子心。子心既已見,慰我一何深。
出門多路岐,行行慎所之。古人千里謬,所差在毫釐。
江風送子來,新月迎子歸。風月同自然,吟弄亦奚為。
行盡溪山到海邊,合沙門外見平田。
潭潭清世元侯宅,杳杳真人小洞天。
萬戶管弦春賣酒,三山鐘鼓曉參禪。
旌旄才上南臺路,方記詩篇落在先。
久向家山仰盛名,
春風桃李集諸生。
會當歸作瞻韓計,
愿訂忘年白首盟。
聚首分襟有夙因,云山萬疊隔情親。
鶯期未卜同聲日,梅信空勞遠驛塵。
落葉涼風來旅雁,斜陽秋水望伊人。
余懷渺渺憑誰訴,鏡里頻添白發新。
驃騎東行塞色開,誓師曾上薊丘臺。炒蠻星散長昂走,日落黃云萬里來。
曹家寨前胡馬行,古北口外邊烽明。征鴻不斷關城月,笛里梅花何處聲。
百戰吞胡塞上名,戚家兵似李家兵。獨持繡斧從天下,霜滿將軍細柳營。
北門三衛近遼陽,制府臨邊寶劍光。奏凱乘春歌吹入,漢家新縛左賢王。
厭住市廛思避俗,無風波處好為家。蘆簾排檻遮炎旭,箋紙糊窗散綺霞。一徑優容知趣蝶,四時部署近情花。置身利鎖名韁外,天賜清閑敢拜嘉。
興到拈毫亂寫詩,不分支派不求師。燕招風腳清塵院,蜂斷花須落硯池。肝患已忘投藥物,齒虛只合嗜求斯。殘棋一局終須了,勝負無容計數知。
嚼過黃梅與紫姜,那云酸辣不曾嘗。太平犬馬有馀慶,中落田園并受殃。老冉冉來情自短,事循循敘夢何長。果誰死作有名鬼,百世人猶奉瓣香。
銅龍樓下早春歸,
三朔元辰在此時。
椒柏暖風浮玉斝,
兩宮稱慶奉皇慈。
心許天知不愧天,
酣風醉月仰天眠。
自疑略似知章馬,
人道還如太乙蓮。
驚人事業傳三館,
動地文章震九州。
老夫欲別無他祝,
以愿雙封萬戶侯。
滿天風月為官守,
遍地云山是事權。
唯我敢開無意口,
對人高道不妨言。
如天斯道豈難登,
有孔鑄顏便服膺。
今日與君須盡醉,
藤蘿石上月將明。
林下提壺招客醉,
溪邊杜宇勸人歸。
可憐白酒青山在,
不醉不歸多少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