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蜀漢鐃歌十二首 其十一 五丈原
五丈原,駐三師。三代以還僅睹茲。濱渭雜耕軍無私。芻糧百萬饒馀貲。中原克復功須斯。功須斯,定關洛。滅魏斬睿梟懿殛。權混一,四海興禮樂。
五丈原,駐三師。三代以還僅睹茲。濱渭雜耕軍無私。芻糧百萬饒馀貲。中原克復功須斯。功須斯,定關洛。滅魏斬睿梟懿殛。權混一,四海興禮樂。
父子承恩日,遺榮拜職辰。
掛冠辭圣主,佩印奉嚴親。
舉代辭賢智,當朝勸孝仁。
退歸將適越,攀餞乃傾秦。(同前)。
群公酺飲,列坐水湄。
花飄翠蓋,葉覆丹帷。
俱傾圣酒,爭摛雅詩。
下國賤隸,含毫無辭。
籠虛其底,免被炎馳。
知白守黑,清黃一支。
能忌陰穢,不逾百時。
延生大道,易解難知。
清凈皎潔無塵垢,蓮華化生為父母。
我修道來經十劫,出示閻浮厭眾苦。
一生苦行超十劫,永離娑婆歸凈土。
(見《宋高僧傳》卷二四)
遙望九華峰,誠然是九華。
蒼顏耐風雪,奇態燦云霞。
曜日凝成錦,凌霄增壁崖。
何當余蔭照,天造洞仙家。
(見《青陽縣志·藝文志》及《九華山志》卷八)
(〖1〗《李白在安徽》云:秀華亭在九華山麓,五溪橋側,延壽寺前。亭已圮,遺址猶存。)
耕種春須了,幽人晚到家。
琴中來遠吹,竹里映殘霞。
谷鳥牽垂葉,池魚泄(疑)水花。
朝留半樽酒,細酌倚山槎。
蒼深翠淺瀑崢潺,
豈謂譏秦始愛山。
一炬咸陽機冢赤,
紫霄巍立曉云間。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
若能鉆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祇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天堂祇在目前。(同前)。
法性大海如如,風吹波浪溝渠。
我今不生不滅,于中不覺愚夫。
[憎](增)(從任、陳校)惡若為是惡,無始流浪三涂。
迷人失路但坐,不見六道清虛。
自有人間分,何須郭外田?
和光游聚落,獨興入山泉。
河曲編蕭坐,靈臺結絮眠。
還應多藏客,辛苦沒殘年。
承明常謁帝,函谷坐成仙。
少別商山下,長探禹穴前。
云迎出關馭,花待過江船。
欲識恩華重,宸章七曜懸。
(見《會稽掇英總集》卷二)
盛年好放逸,兇猛勸不移。
天長曉露促,生老病來資。
百節俱酸痛,千疴幷著時。
華堂相一舍,幽涂萬苦?。(見同書卷八四《地獄部》)。
南薰阜物華,南獠儼庭寔。
野味散芳芬,海殽參茂密。
胸篆飛瑞煙,??珠媚炎日。
掩嫮籠白鷴,鹽章悶???。
歸化服維新,皇朝重玄[質](盾)。
筮辰貢龍顏,表子躬逢地吉。
五欲昏神識,五蓋蔽福力。
六根成苦集,六賊亂心色。
欲泿逐情飄,愛網隨心織。
三毒障人空,四流漂不息。
至金雖改秋,斬籌方未極。
觀鴿既無窮,猿攀此焉(一作“烏”)伏。
自非絕欲蓋,何能遠升陟。
齊犸(一作“?車犬”)屆寶城,共覩能仁德。
(見同書卷十二《欲蓋部》。注一作者,為《法苑珠林》卷八九之異文。)
杖蔾尋學舍,摳衣向講堂。
杏壇花正落,槐市葉新長。
聚徒疑魯國,游人即鄭鄉。
先生坐不議,弟子入成行。
邴元(韓理洲云應作“邴原”)供灑埽,劉俊脫衣裳。
組帶填中塾,青衿溢下庠。
佩猳情已變,術蟻藝應光。
寄語安眠者,無為糞二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