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賀秘監歸會稽詩
父子承恩日,遺榮拜職辰。
掛冠辭圣主,佩印奉嚴親。
舉代辭賢智,當朝勸孝仁。
退歸將適越,攀餞乃傾秦。(同前)。
父子承恩日,遺榮拜職辰。
掛冠辭圣主,佩印奉嚴親。
舉代辭賢智,當朝勸孝仁。
退歸將適越,攀餞乃傾秦。(同前)。
父子蒙受皇恩的日子,你放棄榮華辭官之時。摘下官帽辭別圣明君主,帶著官印回去侍奉父親。整個時代都為賢才離去而惋惜,朝廷借此倡導孝與仁。你告老還鄉要前往越地,眾人攀車餞行,場面轟動京城。
承恩:蒙受皇恩。
遺榮:放棄榮華。
掛冠:辭官。
嚴親:指父親。
舉代:整個時代。
攀餞:攀著車子送行。傾秦:形容送行場面盛大,轟動京城。
賀秘監即賀知章,他年老請求還鄉,唐玄宗批準并給予優厚待遇。此詩創作于賀知章辭官歸會稽之時,當時朝廷官員等為他送行,眾人紛紛寫詩表達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賀知章辭官歸鄉侍奉父親的行為,突出了孝仁主題。其特點是語言莊重典雅,在當時送別賀知章的詩作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孝仁觀念的重視。
歸程雪邊來,四旬六千里。瞿唐過滟滪,洞庭至彭蠡。涉歷天下險,心有如此水。
朅來太湖濱,到家步才跬。胡貽蜚廉怒,相挾馮夷氏。驚飚晝而作,駭浪暮不已。
令人向洋嘆,可望不可邇。組練前陳扼,銀屋平地起。逡巡問維楫,飄泊委蘆葦。
歸心苦何遽,短棹姑小??。嘗聞強則避,事當順而理。
平明遲解纜,天宇果新霽。金烏甫生東,魚龍首俱弭。上下大圓鏡,四面平如砥。
天公翻覆手,風后吹噓是。巽轉而之坤,帆去隨所指。
出湖且入港,曾不片時爾。前津問錫麓,弗遠尺有咫。舟人顧相賀,昨憂變今喜。
我生客江湖,噫嘻嗟老矣??梢运賱t速,時當止則止。豈惟行舟然,世事只如此。
由茲石塘出,此去皆坦履。歸來荷圣恩,全家頼天賜。息陰亟休影,杜門以卻軌。
簷花窗葉和燈前,全似江南雁到天。
漸老弗堪秋意早,不眠那為雨聲然。
學儒不力冠非誤,善舞何心袖足旋。
喚醒幾番關塞夢,蛩吟四壁只年年。
解作漫天雪,終成滿地灰。
行空無罣礙,入幕任徘徊。
巧趁蜂須去,輕隨燕翼來。
顛狂渾不定,飛舞過樓臺。
世態翻云覆雨間,令人合眼夢還山。
生平名義入肝膈,歲晚師門要面顏。
鷗鷺波寬雖有約,鳳凰城近可容閑。
留年看試調元手,未擬安仁賦拙艱。
揭紙糊窗莫放開,園丁新送木犀來。
繞屏著色無非畫,盡日烘香不用煤。
同氣相求唯徑菊,后生可畏獨江梅。
月中一本應靈異,待向仙娥覓種栽。
兩登樞輔地,一武宰衡班。
利澤才膺寸,良方縮肘間。
重為千載惜,竟老十年閑。
回首西州夢,吳中第幾山。
當才誰可柱中流,我輩何如避一頭。
舊隠要尋鷗作伴,薄田足與鶴為謀。
蒹葭白露嗟今老,榆柳西風感昔游。
新秫已登鱸蟹賤,溪頭何日艤歸舟。
持酒殷勤問爾農,憂時同此愿年豐。
倉箱欲致崇墉積,耒耜宜加曠土功。
水北有田均夜雨,嶺南無地不春風。
吾皇德化形扶杖,親見兒嬉七十翁。
眼空凡馬絕全牛,肯念江萍萬里浮。
一倡朱弦補騷雅,片言華袞續春秋。
禮羅自昔須溫造,文館而今欠薛收。
要任丘墟百年責,慎毋樽俎上南樓。
海風吹月近中秋,碧玉天高灝氣浮。
文武對開王儉幕,主賓同上仲宣樓。
棋邊正要看新著,酒畔何妨話舊游。
了卻經營宛洛事,入登樞筦贊帷籌。
曾向春秋識此州,西風吹袂過淮頭。
人還故老衣冠喜,我為中原草木愁。
屹若長城今重鎮,棄如敝屣昔輕謀。
功名不是吾曹事,且對空山徙倚樓。
巍樓聳立千仞壁,熊楚奇觀此其一。
蒼龍夭矯出一頭,下瞰七澤乾坤浮。
平遠獻狀呈幾席,氣勢彈壓東西州。
仲宣襟抱六合隘,生閱曹劉幾成敗。
當時徙倚落日邊,豈計嘉名鎮長在。
高談猶想四座驚,好語意得由天成。
景升逝矣建安往,豈濁斯足清斯纓。
今朝我與群賢集,風景還能類前日。
賦斯樓者天臺公,揚厲其誰會椽筆。
嗟今視昔后視今,君子思遠而憂深。
運方濟泰月在臨,有如此水舟同心。
芳名起日炳若揭,老子婆娑眾賓悅。
斯城斯樓天下無,王賦吳詩成四絕。
登陟天猶暝,棲回日已西。
形軀一萍梗,襟袖半塵泥。
夾道松成徑,誰家花滿溪。
定臺凝望遠,煙草正萋萋。
天與粵相接,嶺由秦始開。
隔林禽散亂,尋壘燕驚猜。
芳草春無盡,長亭人幾來。
山川作時雨,萬里洗煙埃。
自聽山東詔,甘泉息夜煙。
璽膺新玉帛,圖貢舊山川。
望切堯民日,憂形杞國天。
中原尤感泣,不獨老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