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檀衣贊二首 其二
此出檀衣,慈母授我。不敢手撲,矧敢覆臥。五十馀年,儼臨清眾。寒暑不易,盡形受用。師后當知,商那和老。于母腹中,披九枝草。
此出檀衣,慈母授我。不敢手撲,矧敢覆臥。五十馀年,儼臨清眾。寒暑不易,盡形受用。師后當知,商那和老。于母腹中,披九枝草。
遨頭唱首各高深,才薄難披作賦襟。
已覺鶑花成一夢,尚貪螢雪競分陰。
即今空負臺萊意,宿昔曾賡殿閣吟。
北望鈞天搔白首,區區終有祝堯心。
伯也不可作,叔兮猶典刑。
公車玉堂薦,書室鶴山銘。
久上通侯印,新營太祝廳。
衰年親舊少,吟罷涕先零。
棄置空村飽世情,高軒乃肯顧柴荊。
韓甥殷浩貧親戚,李益盧綸外弟兄。
兩鬢蕭疎驚老大,一燈明滅話平生。
刺桐花下逢予季,多致詩人未害清。
病怯春寒添絮衣,神情全減少年時。
僅堪田舍陪鄉飲,難向湖亭看水嬉。
清旦羲和升日轂,回風王母帶云旗。
管簫聲散人歸晚,獨有螢穿馬季帷。
人言上界足高寒,錯踏金鰲絕頂山。
恩許乞身鏡湖曲,老難效命玉門關。
明知甑破休回首,猶喜弓亡不出寰。
便合掛帆滄海去,義溪三十六重灣。
番禺文物于今盛,閩浙彬彬未足夸。
丞相宅曾住南郭,鼎魁坊止在東家。
好陳董子三篇策,莫看唐人一日花。
珍重詔書相勉意,士先器識后詞華。
鷃飛安敢并鸞驂,去矣休休顧渭南。
稍喜園官來送菜,不愁御史出攜柑。
銅山賊有錢神援,玉版禪須鐵漢參。
聞道五原鉦鼓急,崆峒山叟晝眠酣。
趨出范圍表,方之大者乎。
理同然不異,隅至此俱無。
圣豈東西判,游何內外拘。
鵠邊天浩浩,蝸角國區區。
廣可包三極,微寧泣一夫。
晚知莊老誕,終向孔門趨。
君去江邊春色濃,郡花照席萬枝紅。
守分風月元非贅,吏白文書但托聾。
黃本何堪處秦觀,白麻近已拜申公。
早歸了卻蘭臺史,莫久吟詩快閣中。
昔擁雕戈射鐵簾,可堪蓬鬢映冰髯。
金瘡常有些兒痛,斗力今難寸許添。
至老安能希駱甲,從初悔不事蒙恬。
莫嗟身上衣裘薄,猶向官中請半縑。
方喜遼天孤鶴返,忽驚蔡嶺一牛鳴。
理官未遣儔三后,拙宦才令至九卿。
盡翦萑莆潢弄息,不囊薏苡粵裝輕。
厚誣豈待他人雪,自有堯言與辨明。
所謂善鳴者,泠然入耳清。
為誰弦雅奏,舉世賞繁聲。
露可充渠腹,泉堪濯我纓。
直令抱枝槁,終不肯蠅營。
禁林忝士相如草,蕓閣曾分太乙光。
亳社重新依老子,天臺自古屬劉郎。
判無除目污黃紙,空有孤忠滿皂囊。
回首觚棱殘夢斷,下招不必遣巫陽。
忽有先驅至,相迎看武夷。
尉尤去民近,汝勿嘆官卑。
不必求三步,惟當戒四知。
要令人刮眼,云是挺之兒。
太息龍川守,專城美績傳。
方聞歌叔度,俄有謗文淵。
舊府黃茅外,新丘紫帽邊。
二姚俱已矣,懷昔一凄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