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吳城廟
乞得東歸一信風,敬持牲酒扣靈宮。
千尋石甃蒼藤合,百歲神倉赤眚空。
浥浥午陰移岸樹,蕭蕭涼意滿船篷。
杖藜更作僧坊去,借壁題詩卻未工。
乞得東歸一信風,敬持牲酒扣靈宮。
千尋石甃蒼藤合,百歲神倉赤眚空。
浥浥午陰移岸樹,蕭蕭涼意滿船篷。
杖藜更作僧坊去,借壁題詩卻未工。
求得東風送我歸鄉的信風,虔誠地帶著祭品美酒叩拜神靈的宮殿。高聳的石砌井壁上蒼藤纏繞,古老的神倉沒有災異。濕潤的午間樹影在岸邊移動,蕭瑟的涼意布滿船篷。我拄著藜杖前往僧坊,借僧房墻壁題詩卻寫得不好。
信風:定期定向而來的風。
牲酒:祭祀用的犧牲和酒。
靈宮:指吳城廟。
千尋:形容石甃很高。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一尋。
石甃(zhòu):用石頭砌的井壁。
赤眚(shěng):災異。
浥浥:濕潤的樣子。
杖藜:拄著藜杖。
僧坊:僧舍。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乞得東歸一信風’推測,詩人可能在歸鄉途中,為感謝神靈庇佑而到吳城廟祭祀,進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歸鄉途中到吳城廟祭祀的經歷和感受。其特點是寫景與敘事結合,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日常的生活片段和情感。
東風綠遍江南草。偏作客、長安道。寒入燈花愁悄悄。漏聲悽緊,云容慘澹,不是天河曉。
饑鼯齧案棲鴉叫。坐惜霜華鏡中老。別院管弦聲正鬧。驚殘短夢,關心搖落,簾外花多少。
白頭鴉,花冠雞。
未明都向枕邊啼。
為報東風太狼籍。
花落盡,玉窗西。
懵懂維摩不二門,
略無遺囑付兒孫。
普賢若匪剛饒舌,
此事如何更吐吞。
莫問清流與濁流,
向求胡越有同舟。
光風霽月無人識,
掉臂行歌宿莽洲。
綠窗休認,倚摩登,誤西風行腳。料葦枯只履、還飄泊。借綺戶、花叢著。
紫英摘取妝臺謔。道如來拈錯。寸趺嫌踏蓮華濁。換小朵、清秋萼。
阿誰釵釧,施蒲團,笑燕支一簇。看散花天女、嬌妝束。蔭懷素、庵頭綠。
禪心婆子休燒逐。異寒崖枯木。夜龕聊寄紅綃宿。悟夢里、原無鹿。
山郭靜,春色正紛披。
楊柳風柔吹絮粉,海棠雨膩濕胭脂。
憔悴惜芳時。
黨碑元祐仆為塵,故國秋風鬼錄新。
未信高旻終曶昧,欲焚殘筆謝交親。
安禪詞客靈應在,飲藥狂夫意最辛。
灑淚寢門非敢哭,寫悲聊寄索居人。
有時散發松風,
有時一劍秋空。
講易白牛溪上,
題詩黃鶴樓中。
中條何峨峨,映我縹碧瓦。
汾水望飛云,參旂眺綠野。
美哉山與河,河流疾于馬。
祖屋成灰燼,倭夷很毒情。我聞增慨嘆,汝定淚縱橫。
已已無深痛,徐徐可再營。才能年更富,寧患業無成。
世事寧非數,人生合有災。幾年勞積累,一日變灰埃。
出谷鶯非托,遷巢燕亦猜。但看勤植立,天意有安排。
南峰雙峙海門開,晝夜波濤捲地回。
雄似平沙奔萬馬,驟如闊漢殷千雷。
鳴檣已見風當勁,吼汕先知雨欲來。
常向長松高枕臥,幾番殘夢為低徊。
香瓣平生滿意熏,更參曲阜問關津。祇宜黃閣官尊貴,不敢近前丞相嗔。
一門翰墨森圭璧,諸老題評粲錦花。珍重云仍好收拾,夜虹貫月定君家。
無陰陽地一片,
明明賣貴買賤。
死尸無處活埋,
露出三頭兩面。
聞道韶光色色新。青驄驕玉勒、踏芳塵。
河橋嫩柳折殷勤。全不管、葉葉翠眉嚬。
鶯語咒含嗔。子規催不轉、未歸人。
東皇若肯惜馀春。紅藥在、重染茜香勻。
平生富情義,至死不寐悔。
更無桃花米,惟有銀魚佩。
一家將奈何,九子尚無配。
魂兮且勿憂,幸有山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