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望
禾黍彌平野,凄涼故國秋。
清霜凝碧樹,落日翳層丘。
覽物知時變,為農覺歲遒。
不堪從吏役,憔悴欲歸休。
禾黍彌平野,凄涼故國秋。
清霜凝碧樹,落日翳層丘。
覽物知時變,為農覺歲遒。
不堪從吏役,憔悴欲歸休。
莊稼長滿了田野,故國的秋天一片凄涼。清霜凝結在碧綠的樹上,落日被層層山丘遮蔽。觀賞景物感知到時節的變化,作為農夫覺得一年將盡。難以忍受為官的差役,身心憔悴想要歸隱閑居。
禾黍:泛指莊稼。彌:滿。
故國:舊國,這里可理解為曾經熟悉的地方。
翳:遮蔽。
歲遒:一年將盡。
從吏役:從事官府的差役,指為官。
歸休:歸隱閑居。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故國”等表述推測,可能是朝代更迭或社會動蕩時期,詩人目睹國家的變化,仕途不順,因而產生了歸隱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時光和世事的感慨以及歸隱之意。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對生活和社會的思考。
心在林泉身在城,鳳凰樓下得閑名。
洞中見鑿尋仙路,詩人多說離君宅,不得青苔地上行。
幽島蘚層層,詩人日日登。
坐危石是榻,吟冷唾成冰。
靜對唯秋水,同來但老僧。
竹枝題字處,小篆復誰能。
每來歸意懶,都尉似山人。
臺榭棲雙鷺,松篁隔四鄰。
迸泉清勝雨,深洞暖如春。
更看題詩處,前軒粉壁新。
此路何瀟灑,永無公卿跡。
日日多往來,藜杖與桑屐。
路邊何所有,磊磊青淥石。
蒙蒙紫花藤,下復清溪水。
若遣隨波流,不如風飄起。
風飄或近堤,隨波千萬里。
念昔有此峰,在彼江陵先。
舉世未能知,愚亦望同賢。
我來心益悶,欲上天公箋。
營營是與非,前樂后還悲。
今世已如此,他生愿似師。
禪房空旦暮,畫壁半陳隋。
繞徑蒼苔跡,幽人來是誰。
泉眼高千尺,山僧取得歸。
架空橫竹引,鑿石透渠飛。
洗藥溪流濁,澆花雨力微。
朝昏長繞看,護惜似持衣。
帝里誰無宅,青山只屬君。
閑窗連竹色,幽砌上苔文。
遠近高低樹,東西南北云。
朝朝常獨見,免被四鄰分。
賃居求賤處,深僻任人嫌。
蓋地花如繡,當門竹勝簾。
勸僧嘗藥酒,教仆辨書簽。
庭際山宜小,休令著石添。
我嘗游太湖,愛石青嵯峨。波瀾取不得,自后長咨嗟。
奇哉賣石翁,不傍豪貴家。負石聽苦吟,雖貧亦來過。
貴我辨識精,取價復不多。比之昔所見,珍怪頗更加。
背面淙注痕,孔隙若琢磨。水稱至柔物,湖乃生壯波。
或云此天生,嵌空亦非他。氣質偶不合,如地生江河。
置之書房前,曉霧常紛羅。碧光入四鄰,墻壁難蔽遮。
客來謂我宅,忽若巖之阿。
編草覆柏椽,軒扉皆竹織。
合成似僧居,學僧居未得。
有時公府勞,還復來此息。
舊隱即云林,思歸日日深。
如今來此地,無復有前心。
古石生靈草,長松棲異禽。
暮潮簷下過,濺浪濕衣襟。
曉向潭上行,夕就潭邊宿。
清冷無波瀾,潎潎魚相逐。
釣翁坐不起,見我往來熟。
散漫復潺湲,半砂半和石。
清風波亦無,歷歷魚可搦。
我來亦屢久,歸路常日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