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法輪寺閱前賢碑板有感
岣嶁峰前法輪寺,少林閣后訪碑軒。
子宣介甫清詩在,雙井毗陵白牓懸。
文本記成當國日,退之句就貶官年。
從來治亂無多術,只在諸人進退邊。
岣嶁峰前法輪寺,少林閣后訪碑軒。
子宣介甫清詩在,雙井毗陵白牓懸。
文本記成當國日,退之句就貶官年。
從來治亂無多術,只在諸人進退邊。
在岣嶁峰前的法輪寺,少林閣后面的訪碑軒。子宣和介甫的清新詩篇還留存著,雙井和毗陵的題字匾額高高懸掛。碑文寫成于某人當政之時,韓愈的詩句創作于被貶官的年份。自古以來國家的安定與動亂沒有太多的辦法,只在于這些人的任用和罷退之間。
岣嶁峰:山名。
子宣:人名,具體所指需結合背景判斷。
介甫:王安石,字介甫。
雙井:黃庭堅是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雙井人,這里可能代指黃庭堅。
毗陵:今江蘇常州,可能代指與毗陵有關的文人。
白牓:白色的匾額。
文本:可能指碑文等文字內容。
退之:韓愈,字退之。
“丙寅”為干支紀年,具體年份需結合詩人生活時代確定。詩人在法輪寺閱讀前賢碑板,看到前人的詩文和事跡,聯想到當時的政治局勢和歷史的興衰,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探討國家治亂的原因,認為關鍵在于人才的進退。其突出特點是借古跡和歷史人物來表達觀點,具有一定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對社會問題的思考。
富有大山無廣川,積多冢樹少炊煙。
絕奇車盤嶺上石,稍闊馬走平東田。
竹筐曬谷爭晴日,瓦甕淹齏及凍天。
未信蘇湖萬頃室,數家蕎穄樹頭懸。
卜居何處是南村,說虎翻憐市語喧。
銅鼓嶂高山雪盛,紅羅沙近海云昏。
太陰守歲愁兵氣,故國逢春愴夢痕。
熳爛桃花過殘臘,人閒無路訪仙源。
別館依丹麓,疏簾映碧莎。泉聲當檻出,花氣入垣多。路轉溪橋接,舟沿石竇過。薰風能阜物,藻景已清和。
山翠引鳴鑣,湖光漾畫橈。野云低隔寺,沙柳暗藏橋。百囀黃鸝近,雙飛白鷺遙。今年農事早,時雨足新苗。
季布一死無人諾,
路到盡頭阮籍哭。
管父即稱天下才,
我買黃金鑄鮑叔。
失學兒俱懶,師資點化開。
砭針瘳痼疾,膏馥起枯荄。
授□方知緒,從游奈溯洄。
武城門下士,應許廁澹臺。
赤縣三年愛,玄談午夜悰。
來詹初及夏,歸計擬延冬。
清飲秦淮月,高尋潁上封。
再游渾熟路,金馬過盧龍。
試筆懶題新郁壘,拂塵聊掛古鐘馗。
斑衣紀節諸孫喜,白首添年一老悲。
樓臺煙樹接平蕪,
水墨丹青十幅圖。
認得黃山家住處,
云中相對似相呼。
即赴東流也鬼雄,如絲九鼎一孤忠。書生胸有萬兵甲,鼠視秦王氣似虹。
絕域歸來鬢已斑,寧知生入玉門關。至尊若問籌邊策,圖得山川要害還。
金牌十二詔班師,痛飲黃龍事不支。天縱奸臣殲大將,長鎗算弗及毛錐。
羌雛帳外笛聲微,光極殿中唱合圍。漳水不湔亡國恨,英魂相逐故官歸。
欺人寡婦與孤兒,操懿裔苗粲若眉。縱有一龍棲白下,銅駝回首不勝悲。
兆禍男戎由女戎,亂唐宗社半闈宮。九重不識平原面,千載令人唾國忠。
主人湖海士,有策欲平戎。
入朝見天子,可以揖三公。
客來忽相驚,見此招隱號。
語客且勿驚,洗耳非我好。
女豈不愿家,鉆穴乃貽罹。
深閨日夜藏,恐辱傅與師。
世態溱洧中,欲挽無此力。
解逅同志人,相招事蠶績。
洗甲天河有底忙,
娟娟涼露入秋堂。
任他乞巧我藏拙,
兒女嬌嬈斗晚妝。
秋來杰閣共登臨,極浦遙山入望深。
吳苑弟兄欣聚首,梁園賓客最關心。
蒹葭拂浪渾如雪,橘柚垂煙半似金。
指點江鄉盡圖畫,遲君墨妙一題襟。
歲暮天涯客,
黃昏蝙蝠飛。
高樓人不到,
小雨怯單衣。
今日何宴會,畢享馂其余。兒女前跪列,手授一束書。
汝祖饘粥資,非窘亦非舒。齋中歌九友,汝父日與居。
棄之忽若遺,不復意躊躇。緩步西南去,落日照精廬。
一瓢掛空壁,其樂當何如。仲兒僅十三,少者乃十二。
頗解學占畢,不曉人世事。一旦付以家,毋乃為之累。
吾患在有身,況彼兒女計。興者任其興,廢者任其廢。
何必學龐公,盡拋洪濤內。斗大一團焦,寬然若天地。
吾笑向子平,讀易無多日。既欲游名山,何待婚嫁畢。
向平亦笑吾,汝能棄家室。胡不蓬累游,局如裈中虱。
但令方寸寬,彼得此寧失。不見阿閦界,掌之置容膝。
大有終南人,白首為名役。
已破家山剩故侯,
秦箏趙瑟尚風流。
可能綱載西施去,
不解風波不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