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奚宰二首 其二
失學兒俱懶,師資點化開。
砭針瘳痼疾,膏馥起枯荄。
授□方知緒,從游奈溯洄。
武城門下士,應許廁澹臺。
失學兒俱懶,師資點化開。
砭針瘳痼疾,膏馥起枯荄。
授□方知緒,從游奈溯洄。
武城門下士,應許廁澹臺。
那些失學的孩子原本都很懶散,是老師您啟發開導他們。您就像砭針治愈了頑固的病癥,又似芬芳的膏脂讓枯萎的草根重新煥發生機。傳授知識才讓他們知曉頭緒,可惜我追隨您學習卻困難重重。武城門下的學子們,應該會允許我像澹臺滅明一樣躋身其中。
師資:老師。
砭針:古代用石做的針,用于治病。
瘳:治愈。
痼疾:經久難治愈的病。
膏馥:指香氣,這里比喻良好的影響。
枯荄:枯萎的草根。
溯洄:逆流而上,這里指追隨學習有困難。
武城門下士:武城,春秋時魯國的城邑,孔子的學生子游曾為武城宰,以禮樂教化百姓。這里借指奚宰門下的學生。
廁:參與,置身。澹臺:指澹臺滅明,孔子的弟子,品行高潔。
推測此詩是作者為送奚宰而作。奚宰可能在當地教育方面有所作為,啟發引導失學兒童,作者對此十分欽佩,在送別時寫下此詩,既表達對奚宰教育功績的贊美,也有自己渴望追隨學習之意。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奚宰的教育之功,突出其教導對失學孩子的重要意義。其特點是善用比喻和典故,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尊師重教的風氣。
買符來赴調,負羽去從軍。
五夜聞邊角,三時看陣云。
樽前還料敵,楯上更摛文。
手筆人多許,須銘竇憲勛。
吾家文雅占關西,五十年來桂兩枝。
突弁后生還可畏,籝金素業未應衰。
江湖去為思鱸鲙,霧雨還歸養豹姿。
摩厲詞鋒莫中輟,驚人專聽一鳴時。
爰卜吉土,在國之陽。
肆類于帝,錫羨無疆。
備物致享,嘉生阜昌。
純嘏昭答,長發其祥。
禮成于郊,迎日之至。
時乘六龍,天旋象魏。
端門九重,虎賁萬騎。
四夷來王,群后輯瑞。
忽佩魚符下玉京,長安廐吏駕車迎。
淮王舊地余風物,太史新書見姓名。
弩矢前驅殊覺貴,河梁執別豈勝情。
小山叢桂圖經古,白馬驪駒道路榮。
鵬海三千須擊水,隼旟四十且專城。
長淮月色秋宵好,應助詩人思轉清。
春官宗伯魯諸生,翰苑綸闈占大名。
一代典謨資潤色,滿朝文物仰懸衡。
分班月殿趨金馬,侍宴天池見石鯨。
即日云屏應隔坐,不須東觀待書成。
首夏修時祭,齋居貴洗心。
神光浮漢畤,薰吹發虞琴。
偃樹枝成蓋,豐碑字有金。
秘文窺寶箓,榮路厭朝簪。
捉麈思嘉話,烹魚得好音。
回瞻柏臺署,佳氣九門深。
霽雨牽野情,孤舟遂茲賞。
積水連遠空,落日垂萬象。
岸回云獨隨,山轉泉更響。
望望極寒源,由言放輕槳。
德契河洲什,心依黃老書。
濯龍規誡在,飛羽豫游疏。
復土文園接,凝塵丙殿虛。
蒸蒸天子孝,泣血望涂車。
高論彌天四海聞,久為龍象主空門。
雪峰傳法稱開士,麟殿談經奉至尊。
香滿賜衣歸洛社,苔封文室寄梁園。
梵書貝葉應攜去,齋罷與誰相對翻。
藏室仙郎罷屬辭,暑天驅傳出京畿。
流年兩鬢生華髪,宰邑全家住翠微。
九折坂長須叱馭,三聲猿苦莫霑衣。
金門薦鶚知音在,不到瓜時捧詔歸。
宰邑承顏帝澤優,春郊數舍躍驊騮。
弦歌平昔有遺愛,桑梓依前訪舊游。
鄉里歸時榮晝錦,庭闈到日潔晨羞。
陶潛未省荒三逕,班嗣何因樂一邱。
蘭長謝庭傳賦詠,花開潘縣占風流。
薫爐綾被余香馥,省闥沉沉侍史愁。
五鼓端門漏滴稀,夜籖聲斷翠華飛。
繁星曉埭聞雞度,細雨春場射雉歸。
步試金蓮波濺襪,歌翻玉樹涕沾衣。
龍盤王氣終三百,猶得澄瀾對敞扉。
聽話吾廬憶翠微,石層懸瀑濺巖扉。
風和林籟披襟久,月射溪光擊浪歸。
露畹荒涼迷草帶,雨墻陰濕長苔衣。
終年已結南枝戀,更羨高鴻避弋飛。
蘅臯駐馬獨依依,寄恨微波帶減圍。
淚跡不成雙玉筯,身輕誰賦六銖衣。
穿針靜夜星榆出,擺手清晨雪絮飛。
目斷風簾舊巢燕,新看先傍杏梁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