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大逆不道
拼音:dà nì bù dào
注釋: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同義詞:倒行逆施 、犯上作亂 、離經叛道
反義詞:安分守己 、三從四德 、三綱五常
例句:["1. 這種大逆不道之徒,天理難容!","2. 他竟然棄父母於不顧,真是大逆不道!","3. 這種欺師滅祖、大逆不道的行為,我做不出來。","更多句子 ++"]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
印證:["1.《漢書.卷八.宣帝紀》:「十二月,平通侯(陽)〔楊〕惲坐前為光祿勛有罪,免為庶人。不悔過,怨望,大逆不道,要斬。」","2.《晉書.卷一二一.李期載記》:「征西將軍李遐及將軍李西等,皆懷奸亂政,謀傾社稷,大逆不道,罪合夷滅。」","3.《三國演義》第一七回:「策怒曰:『汝賴吾玉璽,僭稱帝號,背反漢室,大逆不道!』」","4.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一:「鞫獄當平恕,非大逆不道,罪止及其身。」","5.《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自冢人墓地之官不設,族葬之法不行,士君子惑於龍穴、沙水之說,自心里要想發達,不知已墮於大逆不道!」","6.《文明小史》第四二回:「這些書都是大逆不道的,他們膽敢出賣這些大逆不道的書,這等書店就該重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