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安貧樂道
拼音:ān pín lè dào
注釋:道:主張,思想。安于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同義詞:安貧守道 、樂道安命 、與世無爭
反義詞:不甘食貧 、憤世妒俗 、憤世嫉俗
例句:["1. 他一向安貧樂道,把物質享受看得很淡。","2. 像陶淵明那樣安貧樂道的人,現今社會中已經少見了。","3. 現代人的物質豐裕,卻難以體會安貧樂道的自在閑適。","更多句子 ++"]
出處:古文《論語》(皇侃《論語義疏》):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 今本論語道字已佚,據皇侃本補,貧而樂道可與下句富而好禮相對。
印證:["1.《文子.上仁》:「圣人安貧樂道,不以欲傷生,不以利累己,故不違義而妄取。」(源)","2.《后漢書.卷二六.韋彪列傳》:「安貧樂道,恬於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3.《樂府詩集.卷四三.相和歌辭一八.楚調曲下》:「安貧樂正道,師彼莊周。」","4.《晉書.卷九一.劉兆列傳》:「安貧樂道,潛心著述,不出門庭數十年。」","5.《宋史.卷四四四.陳師道列傳》:「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