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不時之需
拼音:bù shí zhī xū
注釋:不時:不是預定的時間。說不定什么時候會出現的需要。
同義詞:備而不用 、不時之須
反義詞:一定之規
例句:["1. 平日做好準備,碰上不時之需時,就不會手忙腳亂。","2. 旅游在外,他總是隨身攜帶急救箱,以備不時之需。","3. 天空看起來陰陰的,說不定會下雨,你該帶把傘,以備不時之需。","更多句子 ++"]
出處:宋·蘇軾《后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印證:["1.宋.王質〈論吏民札子〉:「監司不恤邵縣,故嘗有不時之需,稍緩則符檄紛紛,逼切則急于星火。」","2.《明史.卷二五六.畢自嚴列傳》:「況內供召買,宣、大撫賞,及一切不時之需,又有出常額外者。」","3.明.李承勛〈豐財用材疏〉:「行糧料草,師出無常,此每鎮不時之需,難以逆而知者也。」","4.清.李漁《閑情偶寄.卷一二.飲饌部.谷食.面》:「雞、魚、蝦三者之中,惟蝦最便,屑米為面,勢如反掌,多存其末,以備不時之需。」","5.《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饒鴻生卻毫不介意,趕著寫信到家里匯出二萬銀子,以備路上不時之需。」","6.《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那個稿子,他又謄在冊子上,以備將來不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