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奮不顧身
拼音:fèn bù gù shēn
注釋: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同義詞:不屈不撓 、出生入死 、粉身碎骨
反義詞:視為畏途 、貪生怕死 、畏縮不前
例句:["1. 面對熊熊大火,消防隊員個個奮不顧身地上前滅火。","2. 一看到有人不慎落水了,他就奮不顧身地跳下去救人。","3. 像他這種奮不顧身、見義勇為的精神,值得每個人學習。","更多句子 ++"]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常思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
印證:["1.《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夫小國中君猶有奮不顧身之臣,況於明天子乎!」","2.《周書.卷四三.韓雄列傳》:「奮不顧身以立功名者,本望上申忠義,下榮親戚。今若忍而不赴,人謂我何?」","3.《舊唐書.卷七六.太宗諸子列傳》:「弘道之后,寶圖將缺,懷劉章之輔漢,追鄭武之翊周,遂能奮不顧身,率先唱義,雖英謀未克,而忠節居多。」","4.《宋史.卷三一四.范仲淹列傳》:「每感激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一時士大夫矯厲尚風節,自仲淹倡之。」","5.《鏡花緣》第八二回:「張良於韓國已亡之后,猶且丹心耿耿,志在報仇,彼時雖未遇害,但他一片不忘君恩之心,也就是奮不顧身。如此忠良,自應也照前例為是。」","6.《三俠五義》第一回:「誰知余忠更有奇異之處,他的面貌酷肖李妃的玉容,而且素來做事豪俠,往往為他人奮不顧身。」","7.清.林則徐〈會奏九龍洋面轟擊夷船情形摺〉:「該將弁等忿激之下,奮不顧身,連放大炮,轟斃夷人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