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義無反顧
拼音:yì wú fǎn gù
注釋:義:道義;反顧:向后看。從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猶豫回顧。
同義詞:當仁不讓 、奮不顧身 、孤注一擲
反義詞:回心轉意 、畏首畏尾 、畏縮不前
例句:["1. 這位老兵縱橫沙場數十年,保衛國家,義無反顧。","2. 國難當頭,許多青年都義無反顧地加入軍隊,保家衛國。","3. 執法人員職責所在,打擊犯罪必須義無反顧,不可畏縮不前!","更多句子 ++"]
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司馬相如列傳》: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
印證:["1.宋.張嵲〈焦文通等五人為殺敗金人出等奇功各轉武功大夫除遙郡剌史制〉:「爾等戰伐有聲,伎能絕眾。奮身以徇國家之急,本其素心;剡手以沖仇人之胸,義無反顧。」","2.《浙江通志.卷二六六.藝文八.碑》引明.王鏊〈卓忠貞公廟碑〉:「氣有前往,義無反顧。五鼎赴而如歸,七族沉而不悔者,烈士之勇也。」","3.清.吳綺〈上龔大宗伯書〉:「某當受命,誓不與俱。迨及下車,義無反顧。既微行以得其實,爰大創以盡其辜。」","4.清.胡承譜《續只塵譚.卷下.世襲云騎尉朱慶錦》:「先是守備赴援時,語其婦孫氏、江氏曰:『我以王事義無反顧,爾曹可早自為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