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不毛之地
拼音:bù máo zhī dì
注釋:不生長草木莊稼的荒地。形容荒涼、貧瘠。
同義詞:不牧之地 、赤地千里 、寸草不生
反義詞:肥田沃土 、膏腴之地 、極樂世界
例句:["1. 一旦受到核子輻射污染,再好的良田也會變成不毛之地。","2. 這片山坡之所以成為不毛之地,正是人為濫墾濫伐的結果。","3. 經過先民們的辛苦開墾,原來的不毛之地終於變成了一片沃野。","更多句子 ++"]
出處:《公羊傳·宣公十二年》:錫(賜)之不毛之地.
印證:["1.《公羊傳.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喪人,錫之不毛之地,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請唯君王之命。」(源)","2.《后漢書.卷五一.李陳龐陳橋列傳.龐參》:「今茍貪不毛之地,營恤不使之民,暴軍伊吾之野,以慮三族之外。果破涼州,禍亂至今。」","3.《宋史.卷一七五.食貨志上三》:「時邊臣爭務開邊,夔、峽、嶺南不毛之地,草創郡邑,調取於民,費出於縣官,不可勝計。」","4.《三國演義》第八七回:「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鄉,丞相秉鈞衡之重任,而自遠征,非所宜也。」","5.《鏡花緣》第九五回:「好在他自從做了這件好事,凡百事務,莫不如心,連那從不生草的不毛之地也都豐收起來,家運大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