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堂堂正正
拼音: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
注釋:堂堂:盛大的樣子;正正:整齊的樣子。原形容強大整齊的樣子,現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儀表出眾。
同義詞:大公無私 、大公無私成語 、大公至正
反義詞:不三不四 、鬼鬼祟祟 、鬼頭鬼腦
例句:["1. 每個人都應該堂堂正正地做人,不要有辱所生。","2. 你平時行事若是堂堂正正,現在就不會讓人起疑心。","3. 老師從小教導我們,做人要堂堂正正,不可以做違法犯紀的事。","更多句子 ++"]
出處:《孫子兵法·軍爭》: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印證:["1.宋.陳亮《陳亮集.卷八.酌古論四.李靖》:「其陣堂堂,其旗正正,此非正兵不能然也。」","2.《封神演義》第九四回:「堂堂正正之師,吊民伐罪之旅。」","3.《醒世姻緣傳》第六八回:「婦女們有那堂堂正正的布施,這是不怕公婆知道,不怕丈夫拘管。」","4.《老殘游記》第一一回:「就如那妒婦破壞人家,他卻也有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說出來。」","5.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三.子同生》:「圣人一筆一削,堂堂正正,豈有以曖昧之事,疑其君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