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打退堂鼓
拼音:dǎ tuì táng gǔ
注釋:原指封建官吏退堂時打鼓。現在比喻跟人共同做事中途退縮。
同義詞:半途而廢 、畏縮不前 、知難而退
反義詞:鏤刻不停 、勇往直前
例句:["1. 即使困難重重,我們絕不打退堂鼓。","2. 一聽這件工程危險性很高,大半人都嚇得打了退堂鼓。","3. 既然已經決定完成這件任務,大家就要互相幫助、鼓勵,別打退堂鼓。","更多句子 ++"]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左右,打散堂鼓,將馬來,回私宅去也。
印證:["1.《官場現形記》第五七回:「如今聽說要拿他們當作出頭的人,早已一大半都打了退堂鼓了!」","2.《歧路燈》第五○回:「你如今打了退堂鼓,至明日把女人激羞的死了,我又該與你打人命官司,不如我先鳴之于官,憑官所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