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叢雜﹐雜亂。
1.猶天理﹐天意。
2.指自然界變化規(guī)律。
3.指顯示征兆的天象。
4.氣候﹐天氣。
5.時光﹐時候。 6.局勢﹐形勢。 7.佛教所說六道之一。
1.《老子》"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后以天道循環(huán)﹑報應不爽為"天道好還"。
1.謂天道福善懲惡之說難以憑信。
1.謂天道公正﹐無偏無私。
1.謂得之于天﹐天然具備。
1.天的德性。
1.舊時新年前后﹐民間有在高處懸掛燈盞之俗﹐此燈徹夜通明﹐謂之"天燈"。
2.舊時寺廟﹑商店門前常年懸掛的燈盞。
1.天然的仇敵。自然界中某種動物生性捕食或桅另一種動物﹐前者就是后者的天敵。如貓是鼠的天敵﹐寄生蜂是某些作物害蟲的天敵。
1.猶言世界上。
1.天和地。指自然界或社會。
2.猶天下。
3.指天地神靈。
4.猶境界﹐境地。
1.見"天長地久"。
1.謂天地萬物的根源。
清代民間秘密結(jié)社之一。以拜天為父,拜地為母”得名。以反清復明”為宗旨,因明太祖年號洪武,故對內(nèi)稱洪門”。約創(chuàng)立于1674年。有小刀會、紅錢會、哥老會等支派。會員多為農(nóng)民、手工業(yè)工人和游民。曾在各地多次發(fā)動反清武裝起義◇常為反動勢力所利用。
1.君﹐皇上;親﹐雙親。舊時教育子弟﹐供一木牌﹐上寫此五字﹐表示此五者依次為人生最須尊崇﹑服從者。
1.表示誠實無欺的誓語。
1.指皇帝之母。
1.猶言開天辟地。
1.書頁上下兩端的空白處﹐上邊叫天頭﹐下邊叫地頭。
1.猶言天誅地滅。
1.見"天地誅滅"。
1.猶天誅地滅。比喻為天地所不容。
1.指皇帝。
1.拜祭天地時陳設(shè)香燭﹑供品的桌子。
1.指上帝。
2.皇帝。
3.星名。又稱帝星﹐北極五星之最明者。
1.亦作"天?"。
2.天地。
1.天兵。
1.指天空。
1.宿命論者謂人間的吉兇﹑禍福﹑貴賤等皆由天命所定﹐謂之"天定"。
1.謂天體的運行。
1.天空。
2.帝王的都城。
3.星名。屬于南方七星中的星宿。
4.安徽黃山高峰名。
1.印度的古稱。
1.古國名。或以為即天竺(印度的古稱)。
2.指印度。
1.印度的古稱。
1.周天的度數(shù)。古代天文學劃分周天區(qū)域的單位。
2.天子的胸懷。
1.春。
2.謂天地間首要的事物。
1.猶言配天。謂祭天地以祖先配享。
1.為上天所褫奪。
1.見"天奪之魄"。
1.上天褫奪其年壽。謂不能享其天年。
1.亦作"天奪其魄"。
2.上天奪走他的魂魄。謂欲其死。
3.謂天使其神志迷亂。
1.《論語.八佾》"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木鐸﹐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用的木舌大鈴◇即以"天鐸"指為上天宣明教化的權(quán)柄。
2.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
又稱鵠”。鳥綱,鴨科。羽毛純白色,頸極長。夏季在中國北方繁殖,秋季遷徙到南方各地越冬。為著名觀賞鳥。中國有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三種,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1.一種起絨的絲織物或毛織物﹐也有用棉﹑麻做底子的。顏色華美﹐大多用來做服裝或簾﹑幕﹑沙發(fā)套等。
1.昆蟲名。體形肥大﹐口吻長﹐觸角前端呈鉤狀。夜間飛行。多數(shù)對豆類﹑甘薯有害。常見的有甘薯葉天蛾﹑豆天蛾等。
1.指帝王的恩惠。
2.泛指極大的恩德。
1.佛教謂色界諸天人之耳﹐能聞六道眾生之言語及一切聲響。
2.謂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1.佛教語。又稱"天耳智證通"。六通之一。以與天耳相應之智慧﹐證知一切之聲境而通達無礙者。參見"天耳"。
一名《天璽紀功碑》。三國吳碑刻。公元276年鐫立于建業(yè)(今江蘇南京)。因斷為三截,俗稱三段碑”。相傳為皇象所書。筆意在篆、隸之間,鋒棱勁健有威。
1.上天的誅罰。舊時帝王自謂稟承天意行事﹐其誅罰不臣常以此為名。
2.舊稱遇父母之喪。
1.上天的法度。
2.太平天國稱所定的法規(guī)。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