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合計﹐打算。
1.語出《九章算術.方程》"今有五雀六燕,集稱之衡,雀俱重,燕俱輕,一雀一燕交而處,衡適平。"后用以比喻兩者輕重相等。
1.潤澤的上等土壤。
2.五種不同顏色的土地。
1.五次讓位。
2.五次謙讓。亦泛指多次辭讓。
1.指馬﹑牛﹑羊﹑犬﹑豕五種家畜。
1.明代蘇州反魏忠賢斗爭殉難五義士之墓。天啟七年(1627年)宦官魏忠賢派禁衛吏役至蘇州逮捕東林黨人周順昌,群眾憤而抗爭。市民首領顏佩韋﹑馬杰﹑沈揚﹑楊念如﹑周文元被捕,英勇就義。當地人士感其義,合葬于虎丘山旁,題曰"五人之墓"。見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1.五種兵器。
2.泛指兵器。
1.以五種技能服勞役的刑徒。
1.指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2.謂任職不會長久。即將去職。
《漢書·張敞傳》載,漢代京兆尹張敞將被免官,他的一個下屬官員知道后,不肯再為他辦案,對人說我已經為他出過很多力,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復案事”?后用五日京兆”比喻任職時間短或即將去職。
1.見"五月子"。
1.五種兵器。
2.古代泛指我國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
3.五種兵車。
4.五種導致戰爭之道。
1.指忠﹑孝﹑仁﹑義﹑賢五種榮名。
1.古代諸侯作符信用的五種玉。
2.五種祥瑞之物。謂黃龍﹑白鹿﹑木連理﹑嘉禾﹑甘露,見《隸釋.漢李翕黽池五瑞碑》。亦謂神龜﹑甘露﹑紫芝﹑嘉禾﹑玉兔,見《宋史.樂志一》。
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商紗廠日本職員槍殺工人顧正紅(共產黨員),打傷工人十余人,激起全市工人、學生和市民的憤怒。30日,上海學生兩千余人在租界內進行反帝宣傳,聲援工人斗爭,遭租界巡捕逮捕。隨后群眾萬余人集中在公共租界南京路巡捕房門口,要求釋放被捕者,又遭英國巡捕開槍屠殺,死十余人,傷幾十人,造成五卅慘案”。中國共產黨立即決定組織行動委員會,建立各階級統一戰線,號召全市人民舉行罷工、罷課、罷市,抗議英帝國主義的暴行。工人堅持罷工三個多月,在8月中旬先后復工。全國有數百個城鎮、一千七百萬人參加了集會、游行、三罷”斗爭和通電、募捐等活動,表示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的反帝運動,并得到了國際工人階級的支援,從而推動了中國大革命高潮的到來。
1.五帝三王。
2.五星三辰。
3.約計數目之詞。猶言三五。
1.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古代以此五者為正色。
2.泛指各種顏色。
3.神色。參見"五色無主"。
4.中醫指五臟反映在面部的五種氣色。據以診斷疾病。
1.《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曹操﹞除洛陽北部尉"裴松之注引三國吳人撰《曹瞞傳》"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后用以喻嚴刑峻法。
1.幾種顏色的筆。
2.五彩妙筆。
3.喻文才。
1.形容色彩紛繁艷麗。
1.喻文才。
1.即東陵瓜『初有召(邵)平,本秦東陵侯,秦亡,為民,種瓜于長安城東,故稱。
1.長方形色紙上雕鏤錢形花紋及吉祥文字的門簽。俗稱掛門錢。舊俗農歷元旦貼于門首窗前,至二月二日摘而焚之。
1.五色筆。
1.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飾。
1.色彩斑斕繁雜。
1.五色絲線。
1.琉璃瓦。
1.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二七年中華民國的國旗,由紅﹑黃﹑藍﹑白﹑黑五色橫列組成,表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
2.因民國初年由北洋軍閥控制政權﹐故亦用以代指北洋軍閥的統治﹐或借指北洋軍閥。
1.五色云氣,古人以為祥瑞。
1.鳥名。
1.古代神話所說女媧煉的補天石。
1.指詔書。
1.一種用糯米粉制作的團子,因雜五色人獸花果之狀,故稱。
1.古代帝王鋪填社壇用的五種不同顏色的土。分封諸侯時,王者按封地所在方位取壇上一色土授之,供在封國內立社之用。
1.古代補袞用五色線。因用以喻臣下規諫皇帝的文辭。
2.比喻文章華美。
1.指曲中霉類菌絲體和孢子囊混合物,因其表面呈五顏六色,故稱。
1.五色之魚。古人以為神魚。
2.書信的代稱。古人尺素結為鯉魚形,故稱。
1.五色雀的代稱。
1.五色云彩。古人以為祥瑞。
1.道教指五臟之氣。
1.晉陸翙《鄴中記》"石季龍與皇后在觀上,為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百丈緋繩,轆轤回轉,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腳皆用金。"后因以"五色詔"指詔書。
1.中醫據五臟反映在面部的五種氣色,以診斷疾病。參見"五色"。
1.指墨﹑劓﹑剕﹑宮﹑大辟五刑。
2.猶五行。
1.沙土。細碎的中等土壤。
1.五座山。指古代傳說中東海的仙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
2.五座山。指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
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4.五大佛寺。皆建于南宋。即杭州徑山興盛萬壽寺﹑北山景德靈隱寺﹑南山凈慈報恩光孝寺﹑寧波阿育王山鄮峰廣利寺﹑太白山天童景德寺。
1.古代射禮的五項要求。
2.謂咨﹑詢﹑度﹑諏﹑謀。
3.五戒。
1.指掌管帝王衣食起居的五種官職。一般以宦官充任。即尚食﹑尚冠﹑尚帳﹑尚衣﹑尚席。
1.喻指春秋時輔佐晉文公的狐偃﹑趙衰﹑魏武子﹑司空季子﹑介子推五臣。
1.古代行射禮時的五種射法。
1.三令五申。謂再三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