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幾種顏色的筆。
2.五彩妙筆。
3.喻文才。
1.亦作"璇曜"。亦作"璇耀"。
2.璇璣和七曜,即北斗星和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星。泛指天道。
1.亦作"璇耀"。
2.見"璇曜"。
1.亦作"璇扆"。
2.原指天子座后的玉屏風。借指天子。
1.亦作"璇玉"。亦作"琲玉"。
2.美玉。一說次于玉的美石。
1.亦作"璇淵"。亦作"琲淵"。
2.玉池。亦為池的美稱。
1.亦作"璇源"。亦作"琲源"。
2.產珠的水流。
3.指皇族。
1.亦作"璇鑰"。
2.古人用以測定氣候的玉管。
1.亦作"璇珠"。亦作"琲珠"。
2.美玉珠。有時指次于玉的石珠。
3.比喻水珠。
1.從一人的或若干人的著作中選出部分篇章編輯成的書。
1.鹽征召。
1.挑選文章或資料進行編輯。
2.選編的集子,多用作書名。
1.挑選出來的兵卒;精兵。
1.選好兵器喂飽戰馬。指作好戰前準備。
1.挑選調撥。
1.謂官吏有缺額,選人遞補。
1.謂挑選出來加以傳播。
1.官署名『置,三國魏改為吏部◇以為吏部的代稱。
1.銓選官吏的簿籍。
1.鹽人才。
1.挑選合適的人材。
2.選擇適用的材料或素材。
1.官名。主銓選官吏事。
1.鹽人才的奏稿。
1.選擇派遣。
1.亦作"?場"。
2.科舉考試的試場。
3.從一部戲劇中挑選出的某一場。
1.精選出來的兵車。
1.鹽任用。
1.選用詞語。
1.挑選賢德者。
1.選擇刊登。
1.遼時契丹族語,指主獄官。見《遼史.國語解》。
1.舊謂候補官員等待遷調。
2.鹽抽調。
1.推薦官吏的公文。
2.委任。
1.挑選確定。
1.挑選衡量。
1.從一部戲曲中選出的某一片段。
1.怯懦不前。選,通"巽"。
1.鹽官吏的法規。
1.競選經費。
1.古代指挑選精銳的士兵組成的突擊隊。
2.指某種事物的先驅。
1.唐代天然禪師初習儒,將入長安應舉,途逢禪僧,謂選官不如"選佛","今江西馬大師出世,是選佛之場,仁者可往。"天然改變初衷,出家習禪◇因以"選佛場"指開堂﹑設戒﹑度僧之地。亦泛指佛寺。
1.謂選出賢良之人,付以重任。
1.見"選色征歌"。
1.鹽人才的標準。
1.古時為帝王在民間挑選宮女。
1.科舉制度中貢入國子監生員的一種。明代在歲貢之外考選學行兼優者充貢,稱選貢。
1.選擇購買。
1.挑選雇用。
1.古代稱主管銓選的官,指吏部。
2.指聽候吏部選任官職。
1.升官圖。
即選帝侯”。神圣羅馬帝國中有權參與選舉皇帝的諸侯。1356年正式確定七大諸侯有此特權◇來選侯有所變更,選侯數目也有增加。選侯制削弱了皇權,加劇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