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帝王的統緒。指帝位。
1.蟠屈在泥污中。亦比喻處在困厄之中。
1.指尚未放在窯里燒的磚瓦原坯。
2.土坯。用泥土制成的長方形土塊,可以用來砌墻。
1.見"泥婆羅"。
1.泥塑的神像。多用來比喻虛弱不中用的人。
1.用錢作模,壓泥而成的錢形玩物。
1.在泥路上行走所乘之具。
1.見"泥鰍"。
1.即泥鰍。
1.用泥捏成的人像。古代多用于求雨或祈晴。
2.指陶俑。
3.佛教語。指身陷地獄的人。
1.泥洹日,涅盤日。
1.謂泥滑而跌,忽得頓悟。
1.灰暗的顏色。
1.泥土與沙子。
2.比喻卑微的地位。
泥土和沙石一起被大水沖下來。比喻好壞混雜,一起涌現一時蜂擁而起,泥沙俱下,莫辨真偽|西方各種思潮涌入,雖難免泥沙俱下,但卻開創了一個空前活躍的時代。
1.埋沒,湮滅。
2.指杳無消息。
1.謂死板地看問題。
1.涂飾;粉刷。
1.語出《漢書.循吏傳.黃霸》"霸為潁川太守,秩比二千石,居官賜車蓋,特高一丈,別駕主簿車,緹油屏泥于軾前,以章有德。"后用指通判。
1.拘守。
1.以泥涂首,表示自辱服罪◇指頓首至地。
1.指泥封的書函。
1.帶泥土的水。
2.指建造房屋。
1.泥瓦匠使用的砌墻工具。
1.泥水匠和木匠的活兒。
用泥土塑造或木頭雕刻成的偶像,形容人僵呆不動、面無表情、啞口無言等狀態他僵立一邊,泥塑木雕一般。
1.用泥土塑成的人像。形容人安穩不動的姿態。
1.指含泥之荻芽。因荻之嫩芽似竹之筍,故稱。
2.狀如蚯蚓的小動物。
1.泥塑的偶像。
1.泥塑的偶像。參見"泥胎"。
2.指未經燒制的陶器坯子。
1.水中或水邊由淤泥積成的平地。
也稱泥煤”、草炭”。煤的前身。大多在沼澤環境中,植物死亡后經復雜的生物化學作用轉化為腐殖酸、腐殖酸鹽及瀝青等合成物質,與尚未分解或部分分解的植物遺體及泥沙等混合而成。質地疏松無光澤,一般為黃褐色或黑褐色。可用作燃料、肥料及化工原料等。
1.爛泥淤積的水塘。亦用于比喻。
1.煙火的一種。
1.指封酒壇口的泥巴。
1.見"泥涂"。
1.見"泥涂"。
1.塵土;土壤。
2.借指草野;民間。
1.指農民。舊時多用于對農民的蔑稱。
1.泥腿。
1.泥孩。
1.泥水聚積的洼地。
1.即瓦匠。從事砌磚﹑蓋瓦等工作的建筑工人。
1.小泥球。
2.道教語。腦神的別名。道教以人體為小天地,各部分皆賦以神名,稱腦神為精根,字泥丸。
1.為塵土污染。比喻流落風塵。
1.曳尾于泥涂。比喻自由自在的隱逸生活。語出《莊子.秋水》"此j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1.拘泥于文字。
1.爛泥坑。亦用作比喻。
1.亦作"泥污"。
2.污濁的爛泥。
3.指被爛泥弄臟的。
4.比喻卑下的地位。
1.泥塑的婦女像。
1.漢王粲的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