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尚未放在窯里燒的磚瓦原坯。
2.土坯。用泥土制成的長方形土塊,可以用來砌墻。
1.舊時江湖上的一種詐騙術。詐騙者遠遠看見有人來,故意把一個包裹拋在路上,然后躲起來,若有人拾取,就裝做尋找失物,說包內有珍寶,對拾者恐嚇勒索,拾者只好給錢了事。
2.小偷或流氓突然搶奪別人的手提包或其他值錢的東西,然后立即逃跑,也叫"丟包"。
3.傣族等西南少數民族男女青年常在新年時聚集于曠場或草地上,用蕎殼裝在枕形的布袋里,互相投拋為戲,謂之"丟包"。
丟臉他不愿在眾人面前~。
1.亦作"丟答"。亦作"丟撘"。
2.拋棄;放開。
3.猶言荒廢。
4.形容詞詞尾。用以加強語勢。
1.見"丟搭"。
1.見"丟搭"。
①遺失不小心把鑰匙~了◇~飯碗(失業)。②拋棄~幻想。
1.猶言做得﹑做成。
1.形容身軀細小,腳步輕盈。
1.亦作"丟?"。
2.方言。打瞌睡。
1.放倒。
1.摔倒。
〈方〉(~兒)有失身份;丟人。也說丟份子。
1.謂輕狂放肆。
1.謂求簽。
1.荒疏,荒廢。
2.拋荒。
1.見"丟魂失魄"。
1.形容非常驚慌。
1.形容非常驚慌。
2.謂沒頭腦,無主見。
1.使開;放開。
2.撇去;放下。
1.喪亡。
2.猶言疏失。
1.見"丟盔卸甲"。
形容作戰時狼狽逃跑的樣子打得敵軍丟盔棄甲。
1.形容打了大敗仗時的狼狽相。亦比喻事情的失敗。
喪失體面。
1.活溜;靈巧。
1.轉動貌。
1.形容手忙腳亂。
1.扔下。
1.形容緊急匆忙的樣子。
1.用眉目挑逗傳情。
1.謂做眉眼。
丟臉。
1.妝扮。
1.方言。詈詞。
1.拋掉。
扔掉;拋棄雖是舊衣服,他也舍不得~。
1.亦作"丟針兒"。
2.舊時七月七日乞巧的風俗。
3.又舊時宮廷習俗,則以五彩絲穿九孔針,先穿完的為得巧,遲為輸巧。參閱阿英《女兒節的故事--"七夕"風俗志》。
1.見"丟掉"。
①丟棄那件心事總~不下。②遺失書不慎~,心里好不懊惱。
丟臉~現眼。
1.丟臉;出丑。
1.見"丟三落四"。
形容馬虎或記憶力不好而好忘事。
1.見"丟三落四"。
1.謂因較長時間不接觸而荒疏了。
遺失~行李ㄧ~文件。
放開不管~不干ㄧ這種事趁早丟開手。
1.喪失。
1.俗諺。擱下這樣,又弄那樣,意為忙不過來或應付不及。
1.方言。猶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