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班羪。
1.亦作"蹋張"。
2.用腳踩踏弩的機括而發(fā)箭。
1.漫步。
1.亦作"蹋豬車"。
2.見"踏虎車"。
1.一種兒童游戲。把竹竿當馬騎著玩。
1.尋訪;覓求。
2.宋元時鹽官員的一種名目。由大臣訪問人材,薦請朝廷辟召。
1.放縱豁達的人。晉人特指羊曼。
2.不辨好壞的人。唐人特指常袞。
1.見"蹋鴟巾"。
1.金人頭巾名。
1.本為遼西烏桓首領名『獻帝時,丘力居死,從子蹋頓有武略,代立為王◇為曹操擊敗于柳城,斬之。見《后漢書.烏桓傳》◇亦借指異族首領。
2.猶跌倒。
1.指斜平的下坡路。
1.編集排比。
1.編集敘錄。
1.擬具名稱。
1.著述。
1.猶書齋。
1.踩踏;踐踏。引申為欺壓,傷害。
1.作踐﹑欺凌。
1.踏鞠。
1.因年老而駝背。
2.鮐背。年老壽高的人。
1.鮐背白發(fā)。形容年老高壽。
1.見"駘蕩"。
①放蕩駘蕩不羈。②使人舒暢東風駘蕩。
①放蕩駘蕩不羈。②使人舒暢東風駘蕩。
1.猶浩蕩。
1.踐踏;蹂躪。
1.指劣馬。
1.見"駘佗"。
1.疲塌遲鈍貌。
1.亦作"駘駝"。亦作"駘它"。
2.駝背。《莊子.德充符》﹕"衛(wèi)有惡人焉﹐曰哀駘它。"一說,"哀駘"為丑貌﹐"它"為惡人名。見陸德明釋文。
1.見"駘佗"。
1.懷珠之蚌。
1.胎兒的胞衣。
1.胎兒在母體內(nèi)蠕動。一般在懷孕四個月后開始。
1.中醫(yī)指初生嬰兒所患瘡癤等的病因﹐大多是母體內(nèi)的熱毒。
1.母體內(nèi)的幼體(通常指人的幼體﹐獸醫(yī)學上也指家畜等的幼體)。
1.初生嬰兒未剃過的頭發(fā)。
1.板起面孔﹐表示莊嚴的樣子。引申為威嚴﹐有氣概。
1.猶乳名。
1.猶胎教。
1.人體上天生的深色印記。
1.猶胎殼。喻事物尚處于初始階段。
1.小豬。
1.孕婦謹言慎行﹐心情舒暢﹐給胎兒以良好影響﹐謂之"胎教"。
1.猶蹂躪。
1.也叫胎模。制造土模﹑砂型或某些產(chǎn)品時所依據(jù)的模型。
2.也叫胎模。按產(chǎn)品規(guī)格﹑形狀制造的模具。
1.生來就吃素的人。
1.胎生與卵生。指鳥獸。
1.胎發(fā)。亦指初生哺乳動物身上的毛。
1.包裹在胎兒外面的膜狀物。對胎兒的發(fā)育具有保護﹑營養(yǎng)﹑呼吸﹑排泄等作用。
1.介于母體的子宮內(nèi)壁和胎兒之間的圓餅狀組織﹐通過臍帶和胎兒相連﹐是胎兒和母體的主要聯(lián)系物。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