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連續運轉。
1.鐵索﹔鐵鏈。
1.比喻吝嗇的人。
1.一種古代兵器名。
1.鐵制的圓環。箍在器物之外﹐起固定作用。
1.提拔。
1.見"提毓"。
1.亦作"提育"。
2.撫育。
1.晦日。指農歷月終。
1.清代提督與總兵的合稱。提,指提督;鎮,總兵的別稱。
1.投擲。
1.散亂不定貌。
1.跳躍。
1.一種形似谷的草。
1.敗草粗秕。
1.小米。比喻其小。
1.私下零星積攢的私房錢。
1.謂貧瘠的田地;薄田。
1.緹齊與盎齊。均酒名。泛指酒。
1.猶緹騎。穿赤色軍服執弓弩的騎士。
1.赤黃色帛制的旗幟。古代儀仗所用。
1.亦作"緹縵"。
2.橘紅色的帷幕。
1.見"緹幔"。
1.橘紅色的帷幕。
1.酒名。
①古代貴官出行的前后隨行騎士緹騎二百人。②捉拿犯人的吏役緹騎按劍而前,問誰為哀者?”
1.赤色有花紋的絲織物。古代富貴者所服。
1.古代察候節氣之室。該室門戶緊閉,密布緹縵,故名。
1.指明代錦衣衛指揮使。
1.赤黃色厚繒與白色細絹。指華麗的衣著。
1.橘紅色的帳幕。
1.猶什襲。謂用赤色繒把物品重重包裹起來。《后漢書.應劭傳》"宋愚夫亦寶燕石"李賢注引《闕子》"宋之愚人得燕石梧臺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觀之,主人父齋七日,端冕之衣,釁之以特牲,革匱十重,緹巾十襲。客見之,俯而掩口盧胡而笑曰'此燕石也,與瓦甓不殊。'"后因謂鄭重珍藏為"緹襲"。
1.赤黃色和淺黃色的絲織物。古時常用以作書套或書衣,亦因以指書籍。
1.指明代錦衣衛校尉。
1.赤繒與文繡。指高貴絲織品。
1.赤黃色的毛織品。指華貴的服飾。
1.古代武士之服。
2.借指武士。
1.人名,漢代孝女『文帝時,太倉令淳于意有罪當刑,系長安獄。其少女緹縈隨父至長安,上書請入身為官婢,以贖父罪。帝憐之,為除肉刑,意乃得免。見《史記.孝文本紀》﹑漢劉向《列女傳.齊太倉女》◇代用為稱頌孝女的典故。
1.古代車軾前屏泥的紅色油布。《漢書.循吏傳.黃霸》"居官賜車蓋,特高一丈,別駕主簿車,緹油屏泥于軾前,以章有德。"后以"緹油"為殊遇之標志。
1.古代一種管樂器。似笛而短小,赤黃色。亦可用作舞具。
1.赤黃色的絲織品。
1.紅布書套。
2.借指書籍。
1.赤黃色帛制的旗幟。古代儀仗所用。
1.猶朱紫。形容宮室華麗。
1.峰名。在廬山。
1.見"鵜鶘"。
1.水鳥,體長可達二米,翼大,嘴長,尖端彎曲,嘴下有一個皮質的囊,羽毛灰白色,翼上有少數黑色羽毛。善于游泳和捕魚,捕得的魚存在皮囊中。多群居在熱帶或亞熱帶沿海。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裝飾品。
1.鳥名。即杜鵑。《楚辭.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王逸注"鵜鴂﹐一名買?﹐常以春分鳴也。"一說鵜鴂與杜鵑為兩種鳥¢興祖補注"按《禽經》云巕周﹐子規也。江介曰子規﹐蜀右曰杜宇。又曰鶗鴂鳴而草衰。注云鶗鴂﹐《爾雅》謂之鵹﹐《左傳》謂之伯趙。然則子規﹑鶗鴂﹐二物也。"
1.《詩.曹風.候人》"維鵜在梁,不濡其翼。"鄭玄箋"鵜在梁,當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后以"鵜梁"謂任職在位或在位而不稱職。
1.《詩.曹風.候人》"維鵜在梁,不濡其翼。"鄭玄箋"鵜在梁,當濡其翼,而不濡者,非其常也。以喻小人在朝,亦非其常。"后以"鵜翼"比喻居官而不稱職。
1.見"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