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鳥名。即杜鵑。《楚辭.離騷》"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王逸注"鵜鴂﹐一名買?﹐常以春分鳴也。"一說鵜鴂與杜鵑為兩種鳥¢興祖補注"按《禽經》云巕周﹐子規也。江介曰子規﹐蜀右曰杜宇。又曰鶗鴂鳴而草衰。注云鶗鴂﹐《爾雅》謂之鵹﹐《左傳》謂之伯趙。然則子規﹑鶗鴂﹐二物也。"
1.猶鱗次。指密密排列的建筑物。
1.亦作"次路"。
2.副車。
1.見"次輅"。
化學式hclo。綠黃色液體。只存在于水溶液中。極不穩定,見光易分解成氫氯酸和氧氣。強氧化劑。具有漂白和消毒作用。
1.次子。
1.質量低于規定標準的產品。
1.妾。
1.前次﹐上一次。
1.猶豫不進貌。
1.低于卿的政務官。
1.即蜘蛛。
1.第二等的獎賞。
1.止息之所。
2.息宿;止息。
自然環境中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多的地域。如耕地、種植園、魚塘、人工湖、牧場、工業區、城市、集鎮等。是原生環境演變成的一種人工生態環境。其發展和演變仍受自然規律的制約。
頻率低于聽覺下限(20赫)的聲波。波長有數百至數千米,能繞過一般障礙物而傳得很遠,大氣對次聲的吸收也很少。火山噴發、海嘯、臺風、地震、核爆炸等都會產生很強的次聲。
1.德才次于上圣的人。
1.猶累世。
1.指由卿﹑大夫等執行的次要之事。
2.排比事理。
1.古地名。春秋時魯邑﹐在今山東省嶧縣東南。
2.借指次室之女。
3.指妾。
1.編次述作。
1.動作或事件重復的回數。
1.古代指對日月星辰﹑社稷﹑五岳等的祭祀。因其儀式次于祭天地﹑宗廟的大祀﹐故稱。
1.駐扎的地方。
1.清代科舉考試八股文﹐按規定要從"四書"中截詞或短句出三個題目﹐其第二道試題﹐稱"次題"。
1.次子。
1.用桃枝竹編成的席。
2.首席之次。
1.副丞相。
1.次序;秩序。
2.第二行。
1.先后順序。
2.猶次第。常態。
3.調節;安排。
1.真誠。
1.《書.泰誓上》"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孔傳"人誠聰明,則為大君,而為眾民父母。"后以"亶聰"謂天子之聰明,借指天子。
1.平坦貌。
1.見"亶父"。
1.亦作"亶甫"。
2.即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周武王追尊為太王。
1.忠厚,淳厚。
1.誠善,確實好。
1.飛舞貌。
1.淳樸安定的社會秩序。
1.傳說中的山名。
1.見"亶洲"。
1.亦作"亶州"。
2.島名。
1.黑色無光。
2.深沉。
1.垢污。
1.深黑貌。
1.黑煙。
1.黑貌。
1.封建時代在外的帥守監司,每月初一向皇帝上起居表,以代替朝參,謂之"旦表"。
1.朝霞。
1.指君王早朝聽政。
①天天豈若吾鄉鄰之旦旦有是哉。②至誠懇切的樣子信誓旦旦。③明亮的樣子離光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