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辯(多用在‘不容、不由’等否定語之后)。
1.爭競,競逐。
1.能直言規勸父母的兒子。
1.爭吃。
2.吵嘴。
1.怔忪,驚慌貌。
1.猶征馬。指旅行者所乘的馬。
1.猶征戍。
1.征召鹽。
1.征召授官。
1.征收辦理。
1.征服。備,通"服"。
1.謂征聘。
1.謂征用人力并考校其服役成績。
2.稱征收錢糧而比較其多寡之數。
1.指古代婚禮行納征禮時男方送給女方的禮物。
又稱辟除”『代高級官員選用屬員的制度。中央行政長官如三公、地方官如州牧、郡守等官員,可自行征聘僚屬,任以官職。東漢時直接征聘名望之士擔任中央高級官員,亦稱征辟。
1.馬鞭。因用其驅馬行進,故稱。
1.特征,表象。
2.猶揭示,體現。
1.征調軍隊。
2.謂征集百姓服兵役。
3.指被征入役的兵士。
1.征收剝削。
1.召捕。
1.征收的稅款。布,貨幣。
1.驗證材料。
1.招聘簡拔。
1.駕車遠行的馬。亦指旅人遠行的車。
1.上古主管典籍之官。《莊子.天道》"由聞周之征藏史有老聃者,免而歸居,夫子欲藏書,則試往因焉。"陸德明釋文"司馬云'征藏,藏名也。'一云'征,典也。'"成玄英疏"﹝征藏史﹞猶今之秘書官,職典墳籍。"后特指老聃。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姓李名耳,字伯陽。
1.征收漕糧。
1.貨物稅與貨物存儲稅。
1.謂征召諸侯朝聘。
1.遠行人乘的車。
1.路上揚起的塵埃。
2.指旅途中所染的灰塵‖有勞碌辛苦之意。
3.戰斗時揚起的塵土。
4.借指戰爭。
1.征途;行程。
1.驚悸。
1.旅伴。
1.遠行人所乘的驛車。
1.行旅的船。
1.猶懲戒。征,通"懲"。
1.證驗其言辭;責問。
2.引證古人言辭。
1.征收催逼。
1.遠行的小船。
1.征集﹑調遣人員或物資。
1.出版﹑發行機構向單位或個人征求訂購或訂閱出版物。
1.遠行車馬所掛的鈴。
1.謂征集調遣人力或物資。
1.討伐。
1.討伐。
遠行的船帆歸雁與征帆共遠|一片征帆沒云端。
1.遠行的人。
2.從役之人;出征的士兵。
①用強力制服征服頑敵|征服大自然。②影響所及使人折服以出眾的才華、寬闊的胸襟征服了對手。
1.預兆與征驗。
1.出征軍人之妻。唐孟郊有樂府詩《征婦怨》。
1.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