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轉(zhuǎn)向"。
1.指小路,曲徑。
1.謂孌童。
1.兔子的巢穴。亦喻隱居之地。
2."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之處甚多,避禍有術(shù)。
3.指明月。
1.植物名。《爾雅.釋草》作"菟葵"。
1.猶言兔毫。指毛筆。
1.兔絲的一種。
1.兔絲的別名。
1.月亮的別稱。傳說月中有玉兔搗藥,故稱。
野兔毛和家兔毛的統(tǒng)稱。野兔毛較粗硬,底絨少,不適于紡織,可用于制作毛筆和填充料。家兔毛細而輕軟,富有光澤,蓬松保暖;但卷曲少,表面光滑,抱合力較差,因而常與羊毛、人造毛等混紡。家兔毛中以安哥拉兔毛為最優(yōu),是高級紡織原料。
1.謂土財主。
主要以兔毛為原料針織而成的服裝。一般與羊毛、錦綸等原料混紡,含兔毛量約50%~90%。款式有雞心領套衫、圓領開衫和套衫、三翻領套衫等。質(zhì)輕,柔軟,蓬松,保暖性好,吸濕性高。穿著舒適。是春秋季的理想服裝。
1.捕兔的網(wǎng)。
2.指用網(wǎng)捕兔。
3.《詩.周南》篇名。《詩序》云"《兔羋》,后妃之化也。《關雎》之化行,則莫不好德,賢人眾多也。"孔穎達疏"《箋》云'羋兔之人,鄙賤之事,猶能恭敬,則是賢者眾多也。'"后因以"兔羋"指在野之賢人。又,詩中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之句,因亦以指武臣。
1.指槐樹的新葉。
1.兔子咬過的草。
2.病名。足跟部的癰疽。其狀如為兔所嚙,故名。
1.月亮的別稱。
1.喻行動快速。
語出蘇軾《b036*b0379榮戎竇恰氛癖手彼歟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兔子剛出動,鶻就猛撲下去。謂動作迅疾。常比喻作書畫或?qū)懳恼孪鹿P迅捷無滯礙。
1.謂月出日落。
1.植物名。即兔絲。
1.兔上唇居中皆有縱向缺裂,人之上唇縱裂者因稱"兔缺"。
1.猶兔走烏飛。
1.月宮。
1."狡兔三窟"之省。比喻藏身的地方多,易于避禍。
1.植物名。即菟絲子。
2.喻妻室。
1.中藥名。菟絲子的成熟種子。
1.兔子死后,獵狗被烹食。多比喻統(tǒng)治者殺害功臣。語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
對同類滅亡感到悲哀。多用于貶義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1.比喻敵人滅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1.瓜的一種。
2.敢死隊。
1.形容人面貌猥瑣。多形容壞人。
像兔子逃脫一樣迅速動如兔脫。
1.植物名。即款冬。
1.兔肉制成的食品,略似今之肉松。
1.仙藥。
1.兔毛制的筆。亦泛指毛筆。
1.玉兔的影子。即月亮上的陰影。
2.指月影。
1.園囿名。也稱梁園。在今河南商丘縣東『梁孝王劉武所筑。為游賞與延賓之所。
2.即兔園冊。指淺近的書籍。
3.指淺陋之學。
1.書名。即《兔園冊府》,三十卷。唐李惲(蔣王)令僚佐杜嗣先仿應科目策,自設問對,引經(jīng)史為訓注而編成。惲為太宗子,因以漢梁孝王兔園名其書。見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考史四》。一說,唐虞世南著,十卷。五代時流行民間,為村塾讀本◇佚。見宋晁公武《群齋讀書志》。
2.泛指淺近的書籍。
1.即兔園。
1.月亮的別名。
1.幼兔。多用作詈詞。
1.中藥。黃精的別名。
1.兔的通稱。
2.詈詞。
1.見"兔兒不吃窠邊草"。
1.比喻無法長久維持。
1.見"兔起鶻落"。
1.謂日月運行,光陰流逝。兔,月中玉兔;烏,日中金烏。
1.橋堍,橋頭。
1.植物名。屬葵類,可食。
1.植物名。似葵,古以為蔬。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