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對人妻子的敬稱。閣﹐內室。
1.和樂;和睦。
1.和睦。
1.猶阻遏。廱,通"壅"。
1.和樂貌。
1.指飯食。
1.廚工。
1.古官名。掌切割烹調之事。
2.泛指廚師。
1.備辦膳食。
1.亦作"饔飱"。
2.做飯。
3.早飯和晩飯;飯食。
4.指饋食及宴飲之禮。
1.一日三餐不能自給。形容窮苦。
1.同"饔飧不繼"。
1.吃了早餐沒有晩飯。形容窮困。
1.見"饔飧"。
1.亦作"?餼"。
2.古代諸侯行聘禮時接待賓客的大禮,饋贈較多。
3.泛指接待異國來賓的隆盛的饋贈。
1.飯食。
1.廚工。
1.見"鷛?"。
1.見"鷛?"。
1.相應和。
1.猶仰望;渴望。
1.魚在水面張口翕動以呼吸的樣子。
①仰望期待的樣子喁喁赤子|天下喁喁|大家喁喁地盼望著發糧。②(yúyú)低聲細語似聽兒女語,小窗中喁喁。
1.形容低聲說話。
1.長久穩固。
2.永遠安定;永遠安寧。
1.宮殿名。東漢宮殿。早圮。
2.宮殿名。三國時劉備所建,故址在今四川省奉節縣城內。公元222年,蜀漢先主劉備伐吳,在獀亭戰敗后,駐軍白帝城(即今奉節城),建此宮,次年死于此。
1.永遠保持。
1.永遠分別。
2.指死別。
1.長久。
1.長久。
1.永別,永遠訣別。
2.辭世,死亡。
1.長存不滅。
1.世世代代。
1.舊時佃農依約向地主交納地租,永久使用其土地以進行生產的一種租佃形式。
1.舊法律名詞。又叫田面權。農民租種地主土地或將自己的土地所有權低價出賣,依約取得永久使用其土地進行耕作的權利。永佃權一般可以繼承﹑轉租或出賣。在土地所有權轉移時,一般不影響佃農的永佃權。
1.見"永豐柳"。
1.唐時洛陽永豐坊西南角園中,有垂柳一株,柔條極茂,白居易因賦《楊柳枝詞》云"一樹春風千萬枝,嫩如金色軟如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傳入樂府,遍流京師。唐宣宗聞之,下詔取其兩枝植于禁苑中◇因以"永豐柳"泛指園柳。
1.永久幸福。
1.謂父母雙亡,終生感傷。舊時應試或入仕,填寫履歷,父母雙亡者,即書永感項下。
1.詠歌,歌唱。
1.猶永別。永久分離。
1.永遠。
1.永遠禁錮。
2.猶言永不敘用。
1.長久思念。
2.詠懷;抒發情懷。
1.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頒行的法典。計十二篇,五百條。全文保存于《唐律疏議》。它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
1.隋大業四年(公元608年)為便利河北地區軍事運輸所開的運河。隋煬帝調發軍民百余萬,引沁水南達于河(黃河),北通涿郡(治所在今北京市西南),全長二千余里。涿郡附近一段不久即湮廢;自今天津市以南的一段,唐后即專以清淇二水為源,與沁水隔絕,宋后通稱御河,金元以來屢經改道,至明稱衛河,經流同今。
1.南宋詩人徐照字靈暉,徐璣號靈淵,翁卷字靈舒,趙師秀號靈秀,皆以晩唐詩風相標榜,反對江西詩派,著意學習唐賈島﹑姚合詩風,形成一個創作流派。因他們四人都是永嘉人,字號中皆有一'靈'字,時人稱為"永嘉四靈"。其詩多清新刻畫之辭,但內容貧乏,意境狹窄。參見"四靈"。
1.以南宋永嘉(今屬浙江省)人薛季宣﹑陳傅良﹑葉適為代表的理學學派。主張"功利"之學,反對朱熹﹑陸九淵"專以心性為宗主"的理學,強調道不能離物,道義不能離開功利。此派在當時影響甚大,與朱﹑陸二派形成鼎足。與永康學派共有"浙東學派"之稱。
1.見"永鑒"。
1.亦作"永監"。
2.長久鑒戒。
1.佛教語。謂永無窮盡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