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廚工。
1.戲院﹑電影院等公共場所為便于疏散群眾而設置的旁門。
1.別人打架﹐在旁趁機打幾下冷拳﹐因不易為人發覺﹐故稱"太平拳"。
1.鳥名。即頻伽鳥。唐元和間訶陵國所獻。頻伽為妙音之意。
1.公共場所﹑集體宿舍等樓房為萬一發生火災時便于疏散﹑救護而在墻外設置的樓梯。救火專用的爬梯﹐亦稱太平梯。
中國近代一次大規模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1843年,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1851年1月在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號太平天國。不久攻克永安,建立官制,分封諸王。1853年攻克南京,定為首都,改稱天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建立鄉官制度,并舉行北伐和西征。1856年發生楊韋事變和石達開出走,太平天國受到嚴重損害¢秀全提拔陳玉成、李秀成,并頒布《資政新篇》,取得三河大捷,擊潰江南大營,攻取常州和蘇州,力量再度振興。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進攻下,1864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國覆亡。太平天國運動堅持斗爭十四年,革命勢力發展到十八省,動搖了清朝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表現了中國人民頑強的反抗精神。
1.謂能治國平天下的皇帝。
1.指南宋權臣秦檜。
1.謂太平盛世并無一定標志。《資治通鑒.唐文宗太和六年》"會上御延英﹐謂宰相曰'天下何時當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對曰'太平無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雖非至理﹐亦謂小康。陛下若別求太平﹐非臣等所及。'"后以"太平無象"諷刺反動統治者粉飾升平。
世界第一大洋。在亞洲、大洋洲、南極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間。面積17968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4028米,有一萬多個島嶼,是世界最大、最深、島嶼最多的大洋。洋資源豐富。漁業生產在世界各大洋中居首位。近海大陸架多石油和天然氣,深海盆地有豐富的錳結核礦。在國際交通上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在太平洋地區對日本的戰爭。1941年12月7日(當地時間),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太平洋戰爭爆發。此后,日軍先后占領英國、荷蘭的領地香港、馬來亞、新加坡、緬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及太平洋上許多島嶼,當地人民進行頑強的抵抗。1943年,美、英等國盟軍開始反攻。在中國,日軍在抗日軍民的有力打擊下,陷入困境。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殲滅日本關東軍,迫使日本在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簽訂投降書,戰爭結束。
1.琴曲名。亦名"廣陵散"。
類書名。宋初李feb45確釧翁宗命編纂。初名《太平總類》,因宋太宗按日閱覽,改題現名。一千卷,分五十五部,四千五百五十八類。征引古籍一千六百九十種,其中大部分已散佚,因此有很高的資料價值。1960年中華書局據《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本重印。
1.祖母。
2.清以來俗稱曾祖母為太婆。
3.對老年婦女的尊稱。
1.官名。周官有太仆﹐掌正王之服位﹐出入王命﹐為王左馭而前驅。秦漢沿置﹐為九卿之一﹐為天子執御﹐掌輿馬畜牧之事。南朝不常置。北齊始稱太仆寺卿﹑少卿。歷代沿置﹐清廢。參閱《周禮.夏官.太仆》﹑《漢書.百官公卿表》﹑《通典.職官七》。
2.舊時對綠林好漢的尊稱。
1.未經雕琢的玉。引申為事物的天然本性。
1.見"大樸"。
1.稱姐夫或妹夫的父親。
1.帝王的祖廟。
①天空。古人認為天由清而輕的氣所構成,故稱為太清”譬若王僑之乘云兮,載赤霄而凌太清。②道家謂天道行之以禮儀,建之以太清。③道教所謂三清”之一。即最高的天神之一太清太上老君”,或最高的仙境之一太清圣境”。
1.道教觀名。"太清"相傳為神仙居處﹐故常用作宮觀名。
1.東漢陳寔。潁川人﹐曾為太丘長﹐有名望﹐交游甚廣。許劭到潁川后﹐獨不拜訪寔﹐或問其故﹐劭曰"太丘道廣﹐廣則難周。"見《后漢書.許劭傳》◇因稱廣交游為"太丘道"。
1.人名。傳說為黃帝樂師。
1.方言。過分。
1.北方舊俗﹐多于村落巷口立石﹐刻"太山石敢當"五字﹐以為可禁壓不祥﹐并云能暮夜至人家醫病﹐因北人謂醫士為大夫﹐故亦名之曰石大夫。見清俞樾《茶香室叢鈔.石大夫》。參見"石敢當"。
①太古悠悠太上,人之厥初。②最上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③指皇帝大王不察古今之所以安國便事,而欲以親戚之意望于太上,不可得也。④指太上皇周軍奄至青州,太上窘急,將遜于陳。
即靈寶天尊”(652頁)。
①秦始皇追尊其父為太上皇,漢高祖亦尊其父為太上皇。歷代傳位于太子的皇帝,自稱太上皇。②比喻實際地位最高、操縱一切的人物你在家里可以說是太上皇,上下人等,哪個不聽你的指揮。
1.即太上皇。皇帝父親的尊號。
1.天子嫡母的尊號﹐即皇太后。
1.古代神名。
1.唐高宗追尊老子的稱號。
1.古代天子為群姓祈福﹑報功而設立的祭祀土神﹑谷神的場所。
1.太過分。
1.古三公之最尊者。周置﹐為輔弼國君之官。秦廢『復置◇代相沿﹐多為重臣加銜﹐作為最高榮典以示恩寵﹐并無實職。亦指太子太師﹐為輔導太子之官。參見"太傅"﹑"太保"。
2.古代樂官之長。
3.稱年高有德的大和尚。
4.復姓。周有太師疵。見《史記.周世家》。
1.亦稱"太師槅"。
2.一種窗欞中間密﹑上下疏的舊式窗子。
1.見"太師窗"。
1.一種棕頂轎子。
也稱大圈椅”『族的傳統坐具。有靠背扶手的椅子。因古代常為太師等官僚所坐而得名。選用質地堅細的雜木制作,靠背、扶手雕有花草蟲魚等圖案花紋,有的還鑲嵌名貴的石料等。
1.官名。西周﹑春秋時太史掌記載史事﹑編寫史書﹑起草文書﹐兼管國家典籍和天文歷法等。秦漢曰太史令﹐漢屬太常﹐掌天時星歷。魏晉以后﹐修史之職歸著作郎﹐太史專掌歷法。隋改稱太史監﹐唐改為太史局﹐宋有太史局﹑司天監﹑天文院等名稱。元改稱太史院。明清稱欽天監;修史之職歸之翰林院﹐故俗稱翰林為太史。參閱《通典.職官八》﹑《續通典.職官八》。
2.復姓『末有太史慈。見《三國志》本傳。
1.史官。
1.古代指天地開辟﹑萬物開始形成的時代。
2.引申為原始。
1.指多年不化的積雪。
1.在河南嵩山南麓。中岳廟門前500米處。建于東漢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為漢代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與少室闕﹑啟母闕并稱"漢代三闕"。闕高近4米﹐東西兩闕相距6.75米。闕身為方石砌成﹐上部為石雕四阿頂﹐南面刻有篆文"中岳太室陽城"。闕身四面雕刻人物﹑車騎﹑建筑及龍虎等畫像五十余幅。
官名。戰國時對郡守的尊稱『景帝時成為一郡的最高行政長官。至隋初廢州存郡,州刺史代太守。明清時專以稱知府。
1.太瘦﹐很瘦。生﹐語助詞。
1.亦作"大姒"。
2.有莘氏之女﹐周文王妻﹐武王母。《詩.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毛傳"大姒﹐文王之妃也。"《史記.管蔡世家》"武王同母兄弟十人﹐母曰太姒﹐文王正妃也。"后用為賢母的典實。
1.謂教化培育。
1.郁結。
1.謂教化之澤﹐流傳久遠。
1.猶陶鈞。控制﹐駕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