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契約;券契。
2.訂約。
3.引申為約集。
1.[梵tūla]棉。亦為草木花絮之總稱。
2.喻云或雪。
1.竹制盛器。多為方底圓口。
1.網袋。
1.兜售。
1.香名。
1.見"兜鍪"。
古代作戰時戴的盔。
1.包裹,行囊。
1.卷起,裹起。
1.盛取。
1.舉行婚禮時新娘遮面的紗。
1.謂風從船后方吹來,正對船尾。
兜銷。
1.見"兜率天"。
1.圍繞著頭。
2.當頭,對著腦袋。
3.迎面,對著臉。
4.頓時,立刻。
正對著頭和臉一盆水~全潑在他身上。也說兜頭蓋腦。
1.背馱。
1.兜拕。
1.包圍。
到處找人購買(自己手上的貨物)~存貨。
1.方言。惹得心里不安靜。
1.唐人小說中的國名。薛君胄一日酒醉,忽覺耳中有車馬聲,小車自耳中出,高二三寸。車有二童,亦二三寸,謂君胄曰吾自兜玄國來,兜玄國在吾耳中。見唐牛僧孺《玄怪錄.張佐》。
1.泛指轎與車。
1.繞回來。
①口袋一類的東西車~ㄧ褲~。②同‘篼子 ’。
〈方〉①圍嘴兒。②籠嘴。
1.兩蔸作物之間的距離;株距。
1.植物的根莖和種子。比喻命根子。
1.竹制的簡單小轎。
〈方〉用竹椅子捆在兩根竹竿上做成的交通工具,作用跟轎子相同。也作兜子。
1.亦作"斗鵪鶉"。
2.一種博戲。相傳始于唐代,玄宗時西涼人進獻鵪鶉,能隨金鼓節奏爭斗,宮中養以為戲◇即流行民間。
1.大盎。盎,一種大腹斂口的盆。
1.亦作"斗八"。
2.我國傳統建筑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處理。多為方格形,凸出﹐有彩色圖案。
1.陡峻峭拔。斗,通"陡"。
也稱斗草”。游戲。以花草名相對,如狗耳草對雞冠花,以答對精巧者為勝。原為端午習俗。端午踏青歸來,帶回名花異草,以花草種類多、品種奇為比賽對象。此習早在南北朝時已形成◇世由此衍生出不用實物,而以花草名相對。
也稱斗草”。游戲。以花草名相對,如狗耳草對雞冠花,以答對精巧者為勝。原為端午習俗。端午踏青歸來,帶回名花異草,以花草種類多、品種奇為比賽對象。此習早在南北朝時已形成◇世由此衍生出不用實物,而以花草名相對。
1.亦作"斗班"。
2.上朝時的一種儀式。群臣分兩班在香案前左右相對站立。
1.亦作"斗暴"。
2.打架并糟蹋。
一種大型毛筆,筆頭兒安裝在一個斗形部件里,上安筆桿兒。
1.見"斗僻"。
1.亦作"斗變"。
2.私斗。
1.亦作"斗辨"。
2.爭斗﹑爭吵。
3.爭論,辯論。
1.亦作"斗辯"。
2.爭吵;爭斗。
1.即斗柄。
2.比喻為人所敬仰者或眾人的引導者。
1.亦作"斗別氣"。
2.賭氣。
1.猶戰士。
1.北斗柄。指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即衡﹑開泰﹑搖光。北斗,第一至第四星象斗,第五至第七星象柄。
2.喻權柄;大權。
1.即斗篷。
1.比才干。
1.亦作"鬪彩"。
2.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