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考試科目的名稱『時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補郎中,乙科補太子舍人。《漢書.儒林傳序》"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唐宋后進士皆有甲乙科。《新唐書.韓休傳》"休工文辭,舉賢良……與校書郎趙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補闕。"《文獻通考.選舉@》"自武德以來,明經唯丁第,進士唯有乙科而已。"清周春《遼詩話.楊晳》"﹝楊晰﹞擢進士乙科,仕至宰相樞密使。"明清稱舉人為乙科,進士為甲科。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七四"登乙科則亡姓氏,官七品則亡姓氏。"
1.殺害。
2.用作詈詞。
1.傷害;殘殺。
1.謂用法苛細而嚴酷。
1.指受到的歪曲損害。
1.見"賊戾"。
1.犯上作亂者。
2.賊人之手。
1.謂偷竊扒拿,手腳不干凈。
1.盜賊的頭領。
1.形容陰險狡猾的眼神。
1.賊子,賊徒。
1.盜賊的頭領。亦指叛軍首領。
1.形容眼神不正派。
1.見"賊忒嬉嬉"。
1.方言。形容鬼祟不安。亦形容嬉皮笑臉。
1.賊人的頭領。
2.賊人的首級;賊人的頭顱。
1.同"賊頭鼠腦"。
1.同"賊頭鼠腦"。
1.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
1.同"賊頭鼠腦"。
1.詈詞。對和尚的蔑稱。
1.猶賊忒忒。
1.詈詞。匪徒。蔑稱敵軍或叛軍。
1.方言。賊,偷東西的人。
1.見"賊王八"。
1.《宋書.始安王休仁傳》"休仁及太宗﹑山陽王休佑,形體并肥壯,帝(前廢帝)乃以竹籠盛而稱之,以太宗尤肥.號為'豬王'.號休仁為'殺王',休佑為'賊王'。"后因以"賊王"貶稱昏庸﹑可惡的侯王。
2.賊人的頭領。
1.亦作"賊亡八"。亦作"賊忘八"。
2.《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少無賴,以屠牛﹑盜驢﹑販私鹽為事,里人謂之'賊王八'。"后泛作罵人的話。
1.見"賊王八"。
1.賊人的行列。
1.妖氛。
1.指賊寇殘類。
1.充當賊人內線的奸細。
1.指賊的模樣。常用作詈詞。
2.指奸相。
1.害人之心;邪曲之心。
2.敗壞心術。
1.妖星;彗星。
1.刑殺。
2.對為賊者的處罰。
1.猶賊情。
2.猶賊相。常用作詈詞。
1.殘殺之性。
2.戕害性靈。
3.賊人的稟性,邪惡之性。
1.賊人的巢穴。
1.神情不正派的眼睛﹑眼神。亦用以稱壞人的眼睛。
1.對行為不端者的詈詞。
1.亦作"賊焰"。
2.賊人的氣焰。
1.禍害。
1.毀棄道義。
1.賊人的頭顱。
1.指盜賊劫掠偷竊得來的財物。
1.謂出鬼主意。知,"智"的古字。
1.謂損害智慧。
2.賊人的智謀。
3.鬼主意;壞點子。
1.賊人的后代。
2.詈詞。
1.眾賊人,賊徒們。
1.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