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跡象,征兆。
1.親附而卑下之。
1.三國魏阮籍侄阮咸﹐有才名﹐后因稱侄為"阿咸"。
1.對農民的污蔑性稱呼。亦用為對孤陋寡聞者的戲稱。
1.神話傳說中的推雷車的女神。
1.雷神之車。亦借指雷聲。
1.最小的兒子。
1.哥哥。
2.叔父。
1.梵語asura的譯音。或譯為"阿素若"﹑"阿須倫"﹑"阿須羅"。意譯不端正(容貌丑惡)或無酒﹐或非天(與天相似)。古印度神話中的一種鬼神。佛教采用其名﹐名為無酒神﹐亦名為無善神。
1.曲從循私。
1.亦作"阿猣"。
2.迎合曲從。
1.嘆詞。表示驚訝。
1.象聲詞◆痛聲。
南美獨立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1824年12月9日,在秘魯阿亞庫喬平原,玻利瓦爾的部將蘇克雷率軍與西班牙主力部隊展開激戰,西軍雖然占有地形和兵力上的優勢,但卻遭到圍殲。此役后,秘魯全境解放。
1.自稱。猶我。
2.引申為自己生養的。
1.亦作"阿耶"。父親。
2.主人。
3.祖父。
1.見"阿爺"。
2.象聲詞。
1.父母親。
1.古代獠族對婦女的稱呼。
1.唐杜牧侄的小名。
①〈方〉母親的姐妹。②稱呼跟母親輩分相同、年紀差不多的婦女王~ㄧ售票員~。③對保育員或保姆的稱呼。
1.諂諛邪僻。
1.阿諛逢迎。
1.即無花果。果實肉質柔軟﹐味甘。可入藥﹐開胃止痢。
1.迎合他人的意旨。
1.曲從其意﹐以取悅于人。
1.庇護隱瞞。
作家、文學理論家。原名錢德富,筆名錢杏fe66!0不瘴吆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與組織太陽社。1930年參加左聯。抗戰期間主編《救亡日報》等,后在新四軍工作。建國后曾任天津市文化局長、中國文聯副秘書長。著有詩歌、小說、散文,尤以戲劇成就最高,有歷史劇《李闖王》、《碧血花》等。有《阿英文集》。
1.偏私袒護。
迎合別人的意思,說好聽的話(含貶義)~奉承 ㄧ~曲從。
1.曲意奉承﹐取悅于人。
1.梵語的譯音。數詞。兆﹐即一萬億。
1.象聲詞◆痛聲。
1.即阿育王。
1.即塔。阿育王改奉佛教后﹐傳說于各地建立八萬四千塔﹐故名。
1.梵語。或譯作阿輸迦。意為無憂王。為古印度名王旃陀羅笈多之孫﹐賓頭沙羅之子﹐初奉婆羅門教﹐后皈依佛教﹐崇佛教為國教。頒布許多以佛教治國的敕令﹐刻在山巖或石柱上﹐并派人到國外傳教﹐對以后佛教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1.阿諛﹐曲意贊美。
1.淑媛。宮中女官。
2.方言。父母對女兒或長輩對小輩(多指女孩兒)的親昵稱呼。
1."阿月渾子"的省稱。
1.一名胡榛子﹑無名子。樹木名。落葉小喬木。原產于地中海地區和亞洲西部﹐中國新疆有少量栽培。果實可供食用﹐亦可入藥。
1.何日﹐哪一天。
1.方言。可曾﹐曾否。
在印度德干高原文達亞山。系印度古代佛教徒作為佛殿、僧房而開鑿的。共二十九洞。約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6、7世紀,營建達七百余年。有石雕佛像、藻井圖案和壁畫等。現存最多的是壁畫。主要表現佛的生平故事和印度古代的宮廷生活。
1.對宋米芾的昵稱。芾字元章﹐故稱。
1.對岳父或其他男性長輩的尊稱。
1.女真語。母親。
1.東阿﹑甄城的并稱。兩處均在今山東境內。
1.舊時對正妻的昵稱。
1.指子奇治東阿而使東阿大化﹐子產相鄭而使鄭國"內無國中之亂﹐外無諸侯之患"事。事見漢劉向《說苑.政理》。此偏指子奇治東阿事。
1.方言。侄子。
1.迎合別人意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