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偏私袒護。
1.見"掃地俱盡"。
1.明代政府的一種財政措施。籍錄某些祠廟香錢,掃數入官。
1.平定。
1.掃盡,除盡。
1.稱人詩文警絕。
1.打掃拂拭。
1.宋時皇太子即位,市民爭入舊邸,拾取剩遺之物,謂之"掃閣"。
1.清掃刮除。
1.掃除凈盡。
1.掃除車輪痕跡。比喻隔絕人事。
1.謂傾其所有。
1.猶言盡殺。
1.即掃帚。
1.見"掃跡"。
1.舊時稱元夕燈節夜深后沿路拾取失物。
2.清掃街道。
1.全部繳清。
1.以香草等煎湯沐浴。舊時民間立冬日習俗之一。
1.見"掃徑"。
1.傾其境內全力。
1.掃除,打掃。
2.掃蕩。
1.見"掃穴犁庭"。
1.丟臉。
1.掃除。
2.掠過。
消除文盲,讓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成年人接受識字教育掃盲工作|婦女掃盲班。
1.描畫眉毛。
2."掃眉才子"的省稱。
1.稱有文才的女子。
1.漢魏勃少時欲求見齊相曹參,貧無以自通,乃常早起為齊相舍人掃門。齊相舍人怪而為之引見。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以"掃門"為求謁權貴的典故。
2.灑掃門庭。表示迎賓誠意。
1.消滅。
2.排除;扔掉。
1.掃除墓地,以待人死入葬。謂酷吏必當有惡報,指日可待。語本《漢書.酷吏傳.嚴延年》嚴延年遷河南太守,其母從東海來,欲從延年臘,到洛陽,適見奏報引決囚人。母大驚,謂延年曰"我不自意當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東歸,掃除墓地耳!"后歲馀,延年果敗。
1.平定患難。
1.方言。大禿頂。
1.掃取遺留在地的米粒。
1.平定。
1.全部屏棄。
1.平定廓清。
2.祭掃。
3.清除。
1.見"掃晴娘"。
1.亦稱"掃晴婦"。
2.舊俗指久雨求晴剪紙做成的持帚女形。
1.見"掃灑"。
1.用機槍﹑沖鋒槍等迅速左右移動,連續射擊。
2.指目光﹑燈光向左右或四周掠過。
1.謂清掃山中場地。多指修身養生者的居處。
1.拂拭。
1.全部,全數。
1.用帚和刷掃除塵垢;清掃。
1.拂拭坐臥用具。
2.表示歡迎賓客。
1.武術招數♂掄其腿以絆倒對方。
1.方言。本是一種迷信活動,謂請跳大神的驅除家宅中的野鬼。土改中亦喻指斗爭地主,掃除封建勢力。
1.消滅。
1.打掃廳堂。表示敬意。
1.方言。打聽。
1.掃除庭院。
2.比喻徹底摧垮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