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樓名。一在湖北省襄陽縣。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建。統集劉孝威﹑庾肩吾等十余人﹐于此輯《文選》﹐故名。一在江蘇省揚州市。舊謂蕭統讀書處。或言非是﹐乃隋曹憲故居﹐憲以《文選》教授生徒﹐故名所居巷為文選巷﹐樓為文選樓。清阮元居文選巷﹐建樓五間﹐題名隋文選樓﹐用以藏書﹐所輯書名《文選樓叢書》。
1.猶言八成。表示多數。
1.謂通向八方。
1.統治民眾的八種方法。
1.宮苑四周所設的八衛所。
1.唐裴聿的外號。
1.猶八表。
西晉皇族爭奪政權的斗爭。晉初武帝大封同姓子弟為王,諸王擁有軍政實權。惠帝即位,其妻賈后殺死輔政的楊駿和汝南王亮,旋又殺楚王瑋。公元300年趙王倫殺賈后,次年廢惠帝自立。齊王fd32!⒊啥紀跤繃兵殺倫,惠帝復位,fd32Wǔ政。長沙王fd459ド豹fd32#河間王搿⒊啥紀跤庇稚豹fd45#穎掌朝政◇東海王越攻殺搿⒂保306年毒死惠帝,另立懷帝,獨握朝政。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結束。
1.四方和四隅合稱八維。
1.八卦之位。
2.指高官。
1.小麥﹑高粱等谷類植物孕穗。
1.幫助受欺壓者打擊強橫的人。
1.表演悲痛的情態。
1.訴說悲慘的話。
1.見"打窮碑"。
2.拓碑。
1.方言。裱糊布片。
1.即拓本。也稱搨本。
1.振作,煥發。
1.古代兩廣一帶少數民族的一種祝壽飲酒法。
1.方言。跳起來。
1.指兩相比較。
2.比方。表示假設。
1.宋時偽為訴訟人奔走說情而騙取錢財之稱。
1.見"打髀殖"。
1.亦作"打髀石"。
2.一種游戲。剔鹿類腿前骨,灌以銅錫,堆地上擲之,中者盡取所堆。
1.謂從旁作聲援。
1.猶奪標。
1.見"打并"。
1.大家湊錢買東西吃。
1.方言。親吻。
1.古時的一種兒童游戲。
1.貿易。
2.俗稱朝臣非因公事而相見。
1.亦作"打補靪"。
2.謂在破損的衣物上縫補。
1.見"打補釘"。
1.打獵捕魚,漁獵。
1.打抱不平。
1.亦作"打彩"。
2.舊稱戲曲演至精采處觀眾向女演員投擲錢幣。
3.舊亦用以指狎客給妓女的纏頭。
1.見"打采"。
1.打坐,參禪。
1.羞慚貌;驚怖貌。
1.收割草料。
2.起草。指初步寫出文稿或畫出畫稿。
1.契丹官兵以牧馬為名,四出劫掠,充為軍餉,俗稱打草谷。
比喻采取行動不謹慎不機密而走漏消息驚動了對方這次行動要注意保密,以免打草驚蛇。
1.見"打草驚蛇"。
1.除去棉花﹑向日葵等作物上的無用枝條,使養分集中。
1.打岔。
1.見"打茶圍"。
1.亦作"打茶會"。
2.舊時謂至妓院品茗飲酒取樂。
1.方言→扯,胡攪。
1.謂干擾﹑阻止或打斷他人的行為﹑工作或說話。
2.故意把話題扯開去。
1.當差。
1.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