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后漢書.郭伋傳》"伋前在并州,素結恩德,及后入界,所到縣邑,老幼相攜,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兒數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伋問'兒曹何自遠來'。對曰'聞使君到,喜,故來奉迎。'"后因以"騎竹"為稱美州郡地方官吏施行仁政。
2.《后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載費長房從仙人壺公入深山學道,后"長房辭歸,翁與一竹杖曰'騎此任所之,則自至矣。既至,可以杖投葛陂中也。'……長房乘杖,須臾來歸"◇因以"騎竹"指仙家出行。
3.見"騎竹馬"。
1.謂抵御熱毒惡氣。
1.侍奉帝王的樂工。以盲人為之,故稱。
1.抵御包圍。御,通"御"。
1.防御,保衛。
1.專供皇室用的河道。
2.指環繞皇城的護城河。
1.謂駕車♀,轅端橫木。比喻控馭天下。
1.見"御衣黃"。
1.謂避火災。
1.登極;即位。
1.皇帝的車駕。也用作皇帝的代稱。
1.謂對付外部作亂者。御,通"御"。
1.謂后妃為皇帝所御幸。
1.京城中皇帝出行的街道。
1.主掌季節。
1.見"御厃"。
1.即列御寇。相傳為戰國鄭人,屬道家者流。
2.抗擊敵寇。御,通"御"。
1.東漢李膺有賢名,士大夫被他接見的,身價大大提高,被稱作登龍門。荀爽去拜訪他,并為他駕御車馬,回家后對人說"今日乃得御李君矣!"見《后漢書.李膺傳》◇因以"御李"謂得以親近賢者。
1.見"御歷"。
1.禁苑中所用的簾子。
1.即御林軍。
1.天子儲藏親耕所獲用以饗祀的糧食的倉庫。
2.諸侯之珍寶庫。
3.國庫。
1.宮禁中的柳樹。
2.樹名。
1.復姓。相傳夏時劉累學馴養龍以事孔甲,賜姓御龍氏。
2.駕馭龍。
3.喻指駕馭才智之士。
4.帝王近衛官卒。
1.亦作"御爐"。
2.御用的香爐。
1.負責迎接行旅的人;旅店管事者。
1.供宮廷食用的米。
2.即罌粟。
1.謂統治人民。
1.帝王寫的字。
2.御用的墨錠。
3.內府所制之黑色香餅。
1.皇帝乘車。亦指皇帝乘坐的車子。
1.帝王藉田所用的農具。
1.馬韁繩。喻指控制﹑約束之物。
2.駕馭車馬。
3.比喻控御天下。
1.皇帝用的屏風。
1.掌握住期運。謂登位。
1.使用器具。
1.君主或攝政的太后召集的會議。
1.宋理宗時御批及近臣密奏所用的黃封簡板。
1.對付困窘;對付貧窮。御,通"御"。
1.侍女;侍妾。
2.制馭他人;駕馭他人。
3.駕馭車馬的人。
1.駕御軍車。也指為君主駕御軍車的甲士。
2.引申為參與軍事行動。
1.皇帝的畫像。
1.帝王出巡時所用的傘蓋。為儀仗之一。
1.帝王的飲食。
1.指飲酒。
1.謂帝王過目。
1.即御醫。
1.謂君長進食時在一旁侍候。
2.即御膳。
1.見"御史床"。
1.《后漢書.桓典傳》"辟司徒袁隗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典執政無所回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后用為御史典故。
1.官名。秦置『因之,為御史臺長官,地位僅次于丞相,掌管彈劾糾察及圖籍秘書。與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合稱三公。丞相缺位時,往往即由御史大夫遞升◇改稱大司空;司空。晉以后多不置。唐復置,實權已輕,至宋又多缺而不補,明廢。
1.指唐貞元中宮中御史娘子田順郎,以善歌聞◇亦用為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