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從上個月末下到下個月的雨。因跨兩個月,故稱。
工資。
①指工作一階段的休息~日ㄧ全體司機放棄~運送旅客。②指工間休息~時,女工們有的聊天,有的打毛衣。
1.猶工資。
組成整個生產過程的各段加工,也指各段加工的先后次序。材料經過各道工序,加工成成品。
1.巧言,花言巧語。
1.工程重要之處。
采取自然物質資源,制造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或對農產品、半成品等進行加工的生產事業。
1.良種牛。
1.見"丁字簾"。
1.按人口所征收的稅糧。
1.同"丁零"。
1.象聲詞。
象聲詞,形容鈴聲或小的金屬物體的撞擊聲銅鈴~~地響。
象聲詞,形容金屬、瓷器等連續撞擊聲。
1.同"丁零"。
2."丁令威"的省稱。
3.指鶴。
1.傳說是漢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成仙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見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北周庾信《和宇文內史春日游山》詩"道士封君達﹐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歸。"后用以比喻人世的變遷。
1.見"丁櫟"。
1.橋名。在江蘇省丹徒縣南。晉元帝子裒鎮廣陵,運糧出京口,為水涸,奏請立埭,以丁卯日制可,后人筑橋,因名。
1.按人口繳納的稅米。
1.遭逢母親喪事。
1.即丁母憂。
1.即丁母憂。
成年男子即有丁男繁衍之族。也指已及服役年齡的男子發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1.男子成丁之年。歷代之制不一『以男子二十歲為丁,明清以十六歲為丁。亦泛指壯年。
1.原指隋代樂妓丁六娘所作的樂府詩。每首末句有"從郎索衣帶"﹑"從郎索花燭"等語,本十首,故稱"十索"。今存四首。清孫枝蔚《無題次彭駿孫王貽上韻》"七香遙望阡連陌﹐十索愁看粉共脂。"后用以指妓女的需索。
1.布名。明朝松江府東門外雙廟橋丁氏所織的布,向以質地精軟著稱,號"丁娘子"。
反復地囑咐他娘千~萬囑咐,叫他一路上多加小心。也作叮嚀。
1.成年的男奴仆。
1.已到服力役年齡的成年女子。
2.指火。丙丁為火。道教以六丁為陰神,名"六丁玉女",故以"丁女"稱火。
1.壯年的已婚婦女。
1.正當其時。
1.人口稅。亦稱"丁口錢"。
1.健壯。強,同"強"。
2.指健壯的人。
1.猶言丁憂。
1.指壯健的男子。
清末海軍將領。安徽廬江人。曾任湘軍將領◇奉命赴英國購軍艦,回國后統領北洋水師。北洋艦隊編成后,任海軍提督。中日黃海戰中,他身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斗。日軍圍攻威海衛軍港時,他拒絕投降,服毒自殺。
1.復姓。晉有丁若堅。見《通志.氏族五》。
1.堵塞。
1.同"盯梢"。
1.指丁口。
1.即丁錢。
1.適逢其時。
1.《管子.山權數》"還四年,伐孤竹。丁氏之家粟,可食三軍之師行五月。"尹知章注"丁氏,齊之富人,所謂丁惠也。"后以"丁氏粟"為稱豪富之詞。
滬劇演員。原名潘詠華,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女。九歲學藝,演花旦、正旦。1949年后致力于滬劇改革,主演《羅漢錢》、《蘆蕩火種》、《雞毛飛上天》等劇。唱腔綺麗多彩,善于抒發感情。曾任上海滬劇院院長。
1.指舊時官府中書辦一類的小吏。
1.人口稅。
1.按人丁分給的土地。
1.指魚。
1.同"丁父憂"。
1.猶言丁父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