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朝霞。
1.缺漏。
1.接替的人。
1.明朝謂代替皇帝出家的僧人。
代替別人的人找個替身|讓替身去做。
1.停手。
2.替代者。
1.比喻代人受過或受害的人。
1.代行上天的意旨。謂按照天意,在人世間做正義的事業。
2.借指代行人民群眾的意愿。
1.猶替身。
2.謂做替身。
1.猶言長別。
1.亦作"替解"。
2.懈怠。
1.即繼電器。參見"繼電器"。
1.猶衰微。
1.改變;移換。
1.誅滅有罪者。
2.謂代人受過。參見"替罪羊"。
古代猶太教祭禮中用來替人承擔罪過的羊。喻指代人受過者。
1.古行禮時,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盡覆其裘,謂之裼裘。非盛禮時,以此為敬。
2.泛指袒露里衣。形容不拘禮儀。
1.古代禮服之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盡覆其裘,謂之裼;不裼,謂之襲。盛禮以襲為敬;非盛禮以裼為敬。
2.指穿著禮服。
1.古行禮時覆加在裘外之衣。也稱中衣。
1.嬌柔貌。
1.沉湎于酒;醉酒。
1.猶滯留。
1.見"殢云尤雨"。
1.見"殢云尤雨"。
1.喻男女之間的纏綿歡愛。
1.即噴嚏。
1.佛教語。謂剃除須發出家為僧。
1.假發髻。鬀,通"髢"。
1.古代髡刑,剃去毛發。
1.制作假發的工匠。
1.古代軍中習武之戲。類似今之足球運動。又稱"蹴鞠"。
1.古代一種雜技。
1.即趯鞠。
1.跳躍貌。
2.猶超然。高超出俗貌。
1.跳躍貌;跳動貌。
2.細長貌。趯,通"籫"。
1.星名。
1.天生的仁愛。
在北京市區中心。原為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建于1417年,稱承天門。1651年重修,改稱天安門。有五個城門,門前有金水橋,上跨五座橋。橋前為天安門廣場。城門上為九開間雙層城樓,雄偉壯麗。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此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首都北京的中心廣場。在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前。原為皇城大門的前院,辛亥革命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逐步改建。現有的規模主要是從1959年改建后逐漸形成的。廣場中軸線上自南至北依次為前門箭樓、正陽門、毛主席紀念堂、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天安門,長880米;廣場東側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西側為人民大會堂,東西寬500米,總面積44萬平方米。
1.謂卓然超絕。
1.猶言半空中。
1.謂河圖。
1.天然的寶物。
2.神名。即秦穆公所獲之陳寶。
即元始天尊”(398頁)。
1.謂上天保佑﹐使之安定。《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亦孔之固。"鄭玄箋"保﹐安。爾﹐女也。女﹐王也。"后引申指皇統﹑國祚。《史記.周本紀》"王曰'定天保﹐依天室﹐悉求夫惡﹐貶從殷王受。'"張守節正義"武王答周公云﹐定知天之安保我位﹐得依天之宮室﹐退除殷紂之惡。"《宋書.武帝紀中》"我世祖所以撫歸運而順人事﹐乘利見而定天保者也。"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嗟天保之未定﹐見殷憂之方始。"一說保﹐保斗﹐為古代車蓋中心軸端部件。天保﹐借指天之中樞北極星﹐引申指人世政治中心﹐如京邑﹑國都。參閱陸宗達《訓詁簡論》。
1.《詩.小雅.天保》"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連用九"如"字﹐祝頌福壽綿長◇遂以"天保九如"為祝壽頌詞。
1.《史記.吳王濞列傳》"蓋聞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非者﹐天報之以殃。"后因以"天報"謂上天對人為善作惡的不同報應。
1.謂天子宴飲所用之杯。
1.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災難﹑重大的事變或強烈的聲響。
1.同"天崩地坼"。
1.同"天崩地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