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同仇"。
1.一處地方。
2.同一地方。
3.到處。
4.猶一味,總是。
5.猶滿地。
①到處我喉急了,要尋孤老,一地里投奔人不著|這早晚也未曾去睡,一地里親自點看。②一味;一向一地里受煎熬。
1.見"一地胡拿"。
1.表示交替而作同樣的動作。
2.多疊用,表示兩種情況交替。
1.謂兩人輪流。
1.漢字的一種筆畫。常指書畫中的點畫。
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數量。
3.一經指點。
4.一方面;一部分。
5.一小時。一天中的第一和第十三時,也稱一點。
1.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數量。
1.表示極小或極少。
毛澤東對形而上學片面性的通俗說法。體現了形而上學只看到事物的一面,看不到事物另一面的僵化特征。
1.謂誠實不茍,說話句句有據。
1.形容微少零星。
1.一座殿堂。
2.古代考核制度,官吏因罪過而受一定的處罰稱為一負,積若干負稱為一殿?!侗笔罚駛鳌?祚奏言'考察令公清獨著,德績超倫而無負殿者為上上,一殿為上中,二殿為上下,累計八殿,品降至九。'"《通典.刑二》"﹝北齊﹞武成帝河清三年在官犯罪,鞭杖十為一負,閑局六負為一殿,平局八負為一殿,繁局十負為一殿。"《隋書.刑法志》"在官犯罪,鞭杖十為一負,閑局六負為一殿。"按,漢代只分"殿"﹑"最",或但言"負",此為后起之制。
3.滿殿。
1.古代以吹角十二聲為一疊。
2.猶一曲。疊,樂曲的迭奏。
1.見"一迭聲"。
1.一個成年男子。
2.《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辨誤三》"竇蘋《唐書音訓》云'丁恐當作個。'予嘗以竇說雖當﹐而無所據。偶讀孔毅父《續世說》﹐引宏靖曰'汝曹能挽兩石弓﹐不若識一個字'﹐乃作此個字。因知個誤為丁﹐無可疑者。""丁"與"個"形近﹐故誤◇因謂不識字或學極淺陋者為不識一丁。
3.一枚釘子。
1.一字不識。
1.亦作"一釘點"。
2.形容極少或極小。
1.猶一盤。
1.《淮南子.主術訓》"今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不為秦楚變節,不魷胡越改容。"后因以"一定不易"謂既經確定不可改變或事理正確不可改動。
1.一定的規律或規則。
2.喻已經打定的主意。
1.一隊。
2.猶言一點。指矮小。
1.本謂動不如靜◇亦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解。
1.一掛,一串。
1.滿肚子。
①一次一年一度|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歸。②有過一次或一段時間一度相逢|他倆曾一度相愛過,后來卻分了手。
1.指物件的一頭。
2.指事情的一點或一個方面。
3.表布帛數量。古代布帛二端相向卷,合為一匹,一端為半匹,其長度相當于二丈。
4.方言。表示一舀的數量。
1.一個短處。
1.一起,一塊兒。
1.一停;稍微休息。
2.表數量。用于吃飯﹑打罵﹑說話等,猶言一次,一回。
3.一起;一下子。
1.猶言一提,一振。
1.謂拇指與食指合成一圈的大小。
1.指推薦直士賢才的書信。
1.由一至二,由二至三。謂由此及彼聯想開去。
1.《書.多方》"至于再,至于三。"后以此謂三番兩次或多次。
1.頃刻之間。
2.一經這樣。
1.一兩個。表示少數。
2.一一;逐一。
3.猶次第。
4.少許。
5.猶言一兩手。指耍弄的手法。
1932年1月28日晚,日本帝國主義借口保護僑民,出動海軍陸戰隊數千人向上海閘北、江灣、吳淞等地進攻。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率部奮起抵抗。中國共產黨領導上海各界人民積極支援前線。中國守軍在吳淞地區激戰月余,使日軍死傷萬余人。3月初,日軍在太倉瀏河登陸。守軍腹背受敵被迫撤退。在英、美、法、意等國的調停下,5月5日,國民黨政府和日本簽訂了《淞滬停戰協定》。
1.一即二,二即一。謂名異而實同。
1.指道教正一道的"三天(玉清﹑上清﹑太清)正法"。相傳太上老君授張道陵"三天正法"◇正一道多用此法驅鬼降妖。見《云笈七簽》卷六。
2.動作時口說數字以計數。習慣常至"三"止。
3.猶言頭緒﹑辦法。
4.原由。
1.歇后語。隱射忘八。
①發射一次一發中的。②更加;越發她兩眼水靈靈的,一發長得好看了。③一同這錢就記在我賬上,以后一發結算。④索性反正去不了北京,你就一發搬來咨。⑤(-fà)比喻極微小的東西牽一發而動全身。⑥(-fà)一線青山一發是中原。
見千鈞一發”(74頁)。
1.滿帆風。常喻境地順利。
①帆船一路順風。多用為祝詞,祝人旅途平安順利祝您旅途愉快,一帆風順!②比喻事業、工作發展順利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不可能任何時候都一帆風順。
1.一回;一次;一陣。
2.一種;一類。
3.一張;一片。
1.完全改變了平常的態度。
1.謂兩度變化。
2.謂反復無常。
1.喻微小的恩德。
據《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韓信年輕時很窮,一天,他到城北的淮水邊去釣魚,有位漂洗綿絮的老婦人見他饑餓難忍,就送飯給他吃~信感激地對她說將來我一定要好好報答您◇來,韓信輔佐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受封為楚王,派人把漂母找來,賞賜千金,以報前恩◇以一飯千金”泛指受人之恩而給予重報。
1.謂一飯之間,三次停食,以接待賓客。喻求賢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