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鏁士"。亦作"鎻士"。
2.囚禁的士人。
1.名次排列在最前頭的。
1.天亮前不久。
1.即頭盔。
1.腦袋和眼睛。
2.借指性命。
3.外貌。
4.軍官。
5.帶頭的人;負責的人。 6.指人。 7.古時稱我國南方諸國各部落的首腦。
1.方言。謂凡事開頭難做。
1.一種用肉和雜味配制的酒。
1.即頭腦酒。
1.去年;上一年。
2.第一年。
1.頭巾。
1.上等的第一流的貨色。
1.黑話。謂長條形假金子。
2.舊時演戲時,演員的姓名寫在牌子上,懸掛在劇院門口,掛在最前面的牌子叫"頭牌"。因用以借指主要演員。
3.指主演。
1.猶風氣;氣派。
1.骰盤,投擲色子所用之盤,古代行酒令時的用具。
1.第一炮。比喻希望能產生影響的一次帶頭行動。
1.指腦袋。
2.頭頂及其周圍的皮膚。
3.頭皮表面脫落下來的碎屑。
4.猶情面,面子。
1.古代職官中的最高品級。
1.同"頭破血流"。
1.見"頭破血流"。
形容受到嚴重打擊或遭到慘重失敗打得頭破血流身倒┑兀當他一次又一次碰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才變得聰明一點。
1.指結發(fā)之妻。相對續(xù)弦或妾而言。
1.第一起。
1.開端和結尾。
1.前頭,空間或位置靠前的部分。
2.先于別人。
3.以前。
1.漢代人口稅的一種『制從七歲至十四歲的兒童,每人每年交二十三錢。
2.猶一錢,極少之錢。
3.一種博具。共用錢六枚。博者擲下去﹐看"字"(正面)和"鏝"(背面)的多少﹐決定勝負。
4.賭博場所主人或供役使的人從贏者所得的錢中所提取的一小部分。
5.指地痞流氓向個體勞動者敲詐所得的錢。 6.本錢。
1.秋收前的一段時間。
1.足球運動中用頭接的球。或用頭球攻門﹐或用頭球傳遞。
1.指腦袋。以腦袋代替拳頭撞擊他人,故稱。
1.我國某些少數民族中的首領。
2.頭目,為首的人。
1.頭的姿勢。
2.腦袋,頭部。
1.腦袋。
1.婦女蒙在頭上的紗巾。多用于防風或裝飾。
1.方言。上午。
1.頭的上方;頭頂。
2.指時候,時間的某一點。
3.先,前頭。
4.方位詞。用在名詞后,表示在某種事物的范圍以內。
1.《五燈會元.夾山會禪師法嗣.洛浦元安禪師》"今有一事問汝等若道這個是,即頭上安頭;若道不是,即斬頭求活。"意謂禪宗意旨應該頓悟,一切思量分辨猶如"頭上安頭"都是累贅重復,多此一舉◇因以比喻累贅多馀。
1.亦作"頭稍"。
2.頭發(fā)。
1.自己扯著頭發(fā)。比喻自討苦吃,自找麻煩。
1.見"頭梢"。
1.見"頭梢自領"。
1.先鋒,先頭部隊。
1.頭胎,第一次生育的小孩。
2.第一胎生的。
1.牲畜﹑家禽之類的俗稱。
1.用棉紗﹑棉毛混紡或塑料等制成的細繩子。主要用來扎發(fā)髻或辮子。
1.寄生在人的頭發(fā)里的一種虱子。體長形,灰白色,有的帶黑色或黃色,腳短而粗。吸食血液。卵白色,有膠汁黏在頭發(fā)上。它能傳播斑疹傷寒等疾病。
1.宴席時的頭道食品。(1)指湯餅。一種面食。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雜錄》"士大夫筵饌,率以?饦,或在水飯之前。予近預河中府蒲左丞會,初坐即食罨生?饦。予驚問之。蒲笑曰'世謂?饦為頭食,宜為群品之先可知矣。'"(2)指一種粉羹。宋彭乘《續(xù)墨客揮犀.頭食》"會賓客于館,庖人薦粉。有客即席而問曰'此味宴會將終方食,謂之頭食何也?'或對曰'本朝太祖皇帝時每內宴,常先令進此味,故目之。'"
2.初次喂食。
1.頭一場交易。
1.情勢,形勢。
2.氣勢。
1.首飾;戴在頭上的裝飾品。
1.腦袋;首級。
2.頭領,為首的人。
3.次序或位置在前的。
1.即涿鹿黥。古代刑罰的一種。用刀刺刻額,再涂上墨。
1.謂質量最好的。
2.謂次序在第一的。
3.指最先的好處。
4.指新器物首次使用。
5.第一次下水洗的。 6.指頭遍澆地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