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頭稍"。
2.頭發。
1.宴飲賞賜。
1.設宴慰勞。
1.安樂。
2.宴飲歡樂。
1.周天子招待諸侯設享禮,招待諸侯之卿用宴禮。享禮用體薦,宴禮用折俎。折俎即殽(或寫作肴)蒸。《左傳.宣公十六年》"王享有體薦,宴有折俎。公當享,卿當宴。王室之禮也。"楊伯峻注"折俎即殽蒸,因折斷其骨節而后置之俎上,故亦曰折俎。"
1.安居靜穆。
1.猶安定。
1.休息起居之室。
2.周制,王有六寢,一是正寢,馀五在后,通名宴寢。參見"燕寢"。
1.形容國內安定,天下太平。
2.謂晴朗明凈。
1.設宴招待。
1.亦作"宴邱"。
2.又稱筵九。即舊時正月十九日燕九節。
1.見"宴丘"。
1.安定貌;平安貌。
2.天晴日出貌。
1.猶安然,安定平靜貌。
1.宴飲。
1.設宴犒賞。
1.謂擺設宴席。
1.古射禮之一。聚飲習射稱"宴射"。宴,也寫作"燕"。
1.側室。在燕寢之旁。
1.燕子飛舞。
2.筵席中的舞蹈。
1.見"燕舞鶯啼"。
1.燕子在飛舞,黃鶯在鳴叫。形容春光明媚。
1.見"燕嬉"。
1.安息。語出《詩.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毛傳"燕燕,安息貌。"
1.燕地制造的犀甲。亦泛指堅固的鎧甲。
2.指披甲的北兵。
1.亦作"燕娭"。
2.宴飲嬉戲。娭,同"嬉"。
1.宴席,酒席。
1.宴飲喜樂。
2.喜慶之宴。
1.亭名。在廣東省連縣城內北山下。唐王弘中為連州司戶參軍時建。為閑居游樂之所。唐韓愈取《詩.魯頌.閟宮》"魯侯燕喜"之義,題名為"燕喜之亭",并作《燕喜亭記》。
1.古代一種雜技。因動作輕疾如燕,故名。
2.謂燕子嬉戲地飛翔。
1.宴飲﹑親近。
2.親昵玩狎。
1.見"燕閑"。
1.見"燕饗"。
1.見"燕饗"。
1.猶歡笑。
1.古代帝王于春暖燕來之日祀禼神以求嗣。禼,古代求子之祀;亦指求子所祀的禼神。
1.謂日常家居。
2.親昵猥褻。
1.猶狎昵。
1.供人游宴的臺榭。榭,建筑在臺上的高屋。
1.閑居;休息。
2.宴飲休養。
1.共宴。
1.唐玄宗時名臣燕國公張說﹑許國公蘇飂的并稱。兩人皆以文章顯世,時號"燕許大手筆"。見《新唐書.蘇飂傳》。
1.宴飲敘談。
1.宴飲戲謔。
1.宴飲談說。
1.燕子。
2.安適貌;和樂貌。
3.喻嬌妻美妾。
1.比喻嬌妻美妾或年輕女子。
1.謂女子出嫁。語本《詩.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
1.平時的生活供養。
1.古天子宴群臣時所著之服。《禮記.王制》"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養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老。"鄭玄注"凡養老之服,皆其時與群臣燕之服。"孔穎達疏"以《經》云,夏后氏燕衣而養老,周人玄衣而養老,周人燕用玄衣,故知養老燕群臣之服也。"又"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寢不逾廟。"一說,"燕衣"為古天子退朝閑居時所著之服。見孫希旦集解。
1.《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毛傳"燕,安也。"朱熹集傳"詒,遺;燕,安……謀及其孫,則子可以無事矣。"后以"燕詒"謂使子孫后代安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