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銀色的海洋。云﹑水﹑冰雪與日﹑月光華互相輝映產生的景色。
2.古代帝王陵墓中灌注水銀制造的人工湖。典出《史記。秦始皇本紀》﹕"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乃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余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
3.道家﹑醫家稱人的眼睛。唐孫思邈撰眼科書《銀海精微》二卷。
4.古代一種容量很大的銀質飲器。
1.指圍棋。
1.秋天楸樹下垂的細枝。
1.楸樹葉。唐宋習俗用以象征秋意。
1.藥膏名,以楸葉制成。
1.楸花。
1.蒼青色玉石制的圍棋盤。
1.果名。味酸的林檎。
1.梓樹。
2.楸樹與梓樹。
3.三國魏鄴都宮中坊名。
1.溫暖的陽光。
1.花開茂盛貌。
1.亦作"慃]"。
2.即禿鹙。
1.鹙鳥的翅羽。青蒼色。
1.謂鹙立于魚梁。語本《詩.小雅.白華》"有鹙在梁,有鶴在林。"孔穎達疏"有禿鹙之鳥在于魚梁之上。"
1.佛教人名。指佛大弟子舍利弗。
1.舍利弗所穿之衣。泛指袈裟。
1.緊縮;收斂。
1.亦作"鰍鱽"。
2.泥鰍和刀魚。泛指小魚。
1.亦作"鰍海"。
2.波濤洶涌的大海。
1.魚名。
1.亦作"鰍蛑"。亦作"鰍蝥"。
2.即蝤蛑。巨蟹。
1.亦作"鰍蝥"。
2.見"鰍蛑"。
1.亦作"鰍溟"。
2.猶鰍海。
1.見"鰍鱔"。
1.亦作"鰍鮦"。
2.鰍魚和鮦魚。泛指魚類。
1.也稱石虎魚。生活在山澗急流中的小型魚類。體亞圓筒形,長十馀厘米。口下位,有須四對。腹部平坦,無鱗。
1.亦作"鰍鰕"。
2.泥鰍和蝦。泛稱小魚鮮。
1.亦作"鰍鮝"。
2.泥鰍和蚶子。泛指小魚鮮。
1.亦作"鰍蛍"。
2.泥鰍與蠑螈。蛍,同"螈"。
1.亦作"鰍魚"。
2.即泥鰍。
1.亦作"鰍鳣"。
2.見"鰍鱔"。
1.鰻鱺的別名。
1.傲氣貌。
1.關押在監獄里的犯人。
1.俘虜。
2.捕獲俘虜。
1.登記囚犯的名冊。
1.唐代婦女發髻的一種樣式。
1.押送。
1.關押;拘禁。
1.囚禁。
2.指被囚禁的時期。
3.受束縛。
4.比喻受束縛的人。
5.囚俘,俘虜。
1.監獄,囚禁犯人的處所。
1.漢鄒陽為梁王門客,遭讒被囚。事見《漢書.鄒陽傳》◇以"囚梁"泛指被監禁。
1.舊時拘禁或解送犯人用的木籠。
1.罪犯與俘虜。
2.指俘虜。
1.拘系;關禁。
散文。陸蠡作。1940年發表。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發現了一株常春藤,異常驚喜,就將它的柔條牽進屋里。常春藤盡管被幽囚”在黑暗的小屋里,卻固執地向窗外迎著陽光生長。作者去上海前,又將常春藤的柔條移回原來的位置,并祝福它永葆青春。作品借物抒情,表達了對自由的渴望,風格含蓄委婉。
1.謂自行拘囚以待處置,表示請罪。
1.見"囚攮的"。
1.亦作"囚囊的"。
2.詈詞。
1.傳說中的怪獸。舊時多刻于胡琴頭上。
1.囚禁奴役。
2.囚犯和奴隸。
3.借以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