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鰍鰕"。
2.泥鰍和蝦。泛稱小魚鮮。
1.手持斧鉞。表示權威。
1.指戰斗。
1.指宮廷儀衛人員。
1.持劍。
1.手執符節。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將出師,皇帝授予符節,作為憑證及權力的象征。
2.堅守節操。
1.倚仗,借助。
1.皇帝儀仗隊所用的馬。裝飾華麗,通常用于朝會﹑祀典﹑出巡等。
2.比喻坐享俸祿而不敢言事之官。語出《新唐書.奸臣傳.李林甫》"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寵市權,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祿養資,無敢正言者。補闕杜琿再上書言政事,斥為下邽令。因以語動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將順不暇,亦何所論?君等獨不見立仗馬乎?終日無聲,而飫三品芻豆;一鳴,則黜之矣◇雖欲不鳴,得乎?'由是諫爭路絶。"
1.皇帝儀仗中用的馬和寒風中的蟬。比喻噤口不言者。
1.任性使氣。
2.憑仗正氣。
1.衛士的值宿之所。
1.帝﹑王或高官的隨身衛士。
1.衛士。
1.謂倚仗別人的勢力。
1.憑借權勢欺壓別人。
依賴;依靠別人的力量或有利條件仗恃權勢|仗恃天時地利。
1.憑借順乎天命的力量。多謂依靠朝廷。
1.依靠,依仗。
1.亦作"仗衛"。
2.手持兵仗的侍衛。
1.指僧人手持錫杖。
1.謂皇帝視朝畢,所列儀仗兵衛退下。
2.借指朝堂。
1.撐腰。喻給予大力支持。
1.主持正義。
2.謂講義氣。
1.伸張正義,激昂陳詞。
1.手持黃鉞,表示將帥的權威。引申指統帥軍隊。
1.堅守正道。
1.猶言帳下士卒,帳下親兵。
1.記載銀錢貨物出入的簿冊。
1.即帳簿。
1.即幛詞。寫在賀幛上的頌詞。
1.記載銀錢貨物出入的單子。
1.古代帝王出行,休息時以帳幕為行宮,稱帳殿。
1.床帳前幅的上端所懸之橫幅。上有繪畫或刺繡,用為床帳的裝飾。俗稱帳檐。
2.元人稱舞臺臺幔。
3.帳簿上的錢物數額。
1.軍帳。
2.帳篷,蒙古包。
3.舊謂管理財物出入的處所或工作人員。
1.床帳四周下垂的部分。
1.推官的別稱。
1.見"帳?"。
會計工作中,為了反映有關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及其結果,對其所有經濟業務所作的分類記錄。帳戶具有一定的格式,除列明帳戶名稱”(又稱會計科目”)外,通常設有日期”、記帳憑證號數”、摘要”、借方”、貸方”、余額”等欄。
1.分項記載人口或錢物出入事項的簿籍。
1.謂設帳置酒餞行。
1.謂陳列帷帳幾筵。指備膳。
2.帷帳和膳具。
1.簡要的帳目。
1.指游牧部落聚居之處。帳幕聚集如村落,故稱。
1.帷幕。
2.床帳。
1.床帳門的上端作裝飾用的橫幅。
1.帷帳的出入口。
1.記錄書籍目錄的簿冊。
2.記錄錢物出入的簿冊。
3.帳簿上記載的項目。
1.帳篷,營帳。
1.軍幕中的將佐。
1.撐在地上遮蔽風雨﹑日光并供臨時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連同支撐用的東西,可隨時拆下轉移。
1.見"帳下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