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把植物的枝條插入土中,使之生根成長。亦指供栽插用的植物枝條或供瓶插的花枝。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的一次國際會議。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舉行會議,商討對德戰爭共同行動和戰后安排及合作問題,規定美、英應于1944年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會后發表《德黑蘭宣言》。
1.猶仁厚。
2.謂德澤深厚。參見"德厚流光"。
1.謂德澤深厚則影響深遠,子孫得福。語本《谷梁傳.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鍾文焌補注"光與廣同。"
1.仁德的光輝。
1.謂以德行感化。
2.猶德教。
1.亦作"德輝"。
2.仁德的光輝。
1.德澤恩惠。
1.道德智慧。
1.亦作"德幾"。
2.猶生機。
1.德行的根本。語本《詩.大雅.抑》"溫溫恭人,維德之基。"
2.宋高宗(趙構)的字。
1.見"德機"。
2.猶德惠。
1.道德教化。
2.指德育。
1.道德的法則,標準。
1.指德星。
1.猶善行,美善的措施。謂以賢德為標準薦舉人才。
1.形容詞的舊稱。
1.猶德賜。謂施恩德。
南美洲南端同南極洲南設德蘭群島之間的海峽。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東西長約300千米,南北寬達900多千米,平均水深3 400米,最深5 248米。以多風暴著名。
1.猶言道德準則。
1.道德與禮教。語本《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朱熹集注"愚謂政者,為治之具。刑者,輔治之法。德禮則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禮之本也。"
2.德澤與禮儀。
1.道德涵養和氣量。
1.《論語.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鄰。'"何晏集解"方以類聚,同志相求,故必有鄰,是以不孤。"后指有德之人相聚為伴。
1.施恩德的政令。
1.猶言德高望重。
1.見"德隆望重"。
1.英語telephone的音譯。電話。利用電流使兩地的人互相交談的裝置。
1.謂道德美盛。
1.謂在德行上勉力。
1.有德之家。
1.英語democracy的音譯。民主。
1.鳥名。
1.德行和才能。
1.謂對先圣仁德的懷念。
1.謂賞罰。《國語.越語下》"德虐之行,因以為常。"韋昭注"德,有所懐柔及爵賞也;虐,有所斬伐及黜奪也。"一說謂救活人與殺死人。
1.謂德行可與之相比配。
2.舊時尊稱人妻。
1.謂道德可與天地匹配。極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1.道德修養與才識度量。
2.指有道德修養與才識度量的人。
1.德行完備。
1.《莊子.達生》"夫醉者之墜車,雖疾不死。骨節與人同而犯害與人異,其神全也,乘亦不知也,墜亦不知也。死生驚懼不入乎其胸中……彼得全于酒而猶若是,而況得全于天乎?"后以"德全如醉"為跌落而無傷之典。
1.同"斑毛"。
1.藥物名。有毒性。
1.行家的門前。
在魯班(古代有名的木匠)門前擺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1.頒布命令。
1.戰國時魯人公輸班和墨翟的并稱。
1.見"班叔"。
1.指漢班倢伃。
2.指漢班昭,班固之妹,博學高才。固著《漢書》未竟,昭續成之。入宮為皇后﹑諸貴人師,著《女誡》等。
1.亦作"班姬扇"。
2.漢成帝妃班倢伃失寵后,作《團扇》詩(亦稱《怨歌行》),以秋扇見|自喻◇以"班女扇"比喻失寵者或廢棄之物。南朝梁劉孝綽《校書秘書省對雪詠懷》"恥均班女扇,羞儷曹人衣。"前蜀韋莊《同舊韻》"簟委班姬扇,蟬悲蔡琰琴。"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二》"顧況與韋夏卿飲酒時,金氣已殘,夏卿請席征秋后意,或曰'寒蟬鳴',或曰'班姬扇'。"清許光治《水仙子》曲"拚不棄班姬扇,怕重張河朔筵。"又因班詩中有"團團似明月"之句,亦以形容圓月。
般配。
1.指官位品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