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章謀略。
1.能文善辯。
2.指辯論的文章。
1.猶文斾。敬稱有影響的文人。
1.公文表章。
1.考選文士的權柄。
2.評定文章的權威。
1.謂文德澆薄。
文章里寫的跟題目對不上。也指所答非所問、或所說的與原來的話聯系不上解釋了半天,都文不對題。
點涂改。寫文章不加修改,很快就完成。形容才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揮筆如飛,文不加點。
1.有花紋的布。
1.吏部。唐玄宗天寶十一年改吏部為文部﹐至德初復舊。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一》。
1.文冊簿籍。
1.文章或文學的寫作才能。
①華美的色彩錦繡文采。②文辭才華很有文采|文采風流。
1.橫溢的才華與瀟灑的風度。
2.指才華橫溢與風度瀟灑的人物。
1.見"文采"。
1.文人學子們。
1.公文簿﹑登記簿之類的簿冊。
1.策問。應試文體的一種。
1.深文苛察。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狀。
2.指星神。
3.特指文昌宮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舊時傳說主文運﹐故俗又稱文曲星或文星。
4.即文昌帝君。
5.指文昌省。 6.宮殿名。
1.謂運命上應文昌星。因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如筐形﹐似纏繞北斗﹐故云。
1.見"文昌帝君"。
1.亦稱"文昌帝"。亦稱"文昌君"。
2.即梓潼帝君。
1.見"文昌帝君"。
1.尚書省的別稱。
1.動物名。形體似小魚。體側扁﹐頭尾尖。一般體長五厘米﹐半透明。有背鰭﹑尾鰭和臀鰭。棲息海底﹐常鉆在泥沙內﹐露出頭端。分布于我國廈門﹑青島和煙臺沿海。是無脊椎動物進化至脊椎動物的過渡類型。
戲曲場面的一種。指戲曲樂隊所用的各種管弦樂器,胡琴、三弦、月琴、嗩吶等。習慣上也指演奏這類樂器的樂師。
1.譏指抄襲剽竊他人文章的人。
1.彩繪馬車。
1.指文職官吏。
①文成公主(?-680)。唐朝公主。太宗女。公元641年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入藏時帶去許多工匠及水磨、釀酒、冶金、養蠶、刺繡、造紙、制墨、建筑、耕作等工具和技術,對加強漢藏兩族的聯系貢獻很大。在拉薩布達拉宮和大昭寺里,至今還供奉著她和松贊干布的塑像。②藏劇劇目。唐代貞觀年間,吐蕃大臣祿東贊奉藏王松贊干布之命,赴長安向唐太宗求婚文成公主。唐太宗七試婚使,祿東贊機智通過,因而允婚,派五百名侍從陪同,送公主入藏。
1.秦末﹐張良在下邳圯(橋)上為黃石老人拾履著履的典故。張良謚文成侯﹐故云。見《史記.留侯世家》。
1.文瘋。
1.有文彩的螭龍。
1.文武官員玩忽職守。
1.有花紋的石階。
1.見"文飾"。
1.傳統戲曲中丑角的一種。與"武丑"相對。扮演性格滑稽的人物﹐包括人物類型極廣。以念白﹑做工為主。
1.猶名片﹐名刺。
1.舊時寫信對人的敬稱。不直指其人﹐而婉稱其仆從。
1.行文用字﹐妥帖通順。
1.飾以文彩的屋椽。
1.文彩交錯。
1.亦作"文蛋"。
2.柚的一種。
1.雕鏤彩畫的瓦當。
1.文句顛倒。
1.文治之道。
1.指禮樂教化。與"武功"相對。
2.寫文章的道德。
1.宋代稱文武京官每日赴文德殿立班。
1.宋代宮殿名。
1.駿馬的一種。毛色鮮明有文采﹐白額。的﹐通"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