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冊簿籍。
1.光明神奇。
2.漢代宮館名。
在陜西省禮泉縣城東北九fd7cI健L鋪宗之墓。以山為陵。原有宮殿三百七十八間,雄偉壯觀,現(xiàn)多有破壞。昭陵周圍有一百六十多座陪葬墓。設有昭陵博物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唐雕塑。即昭陵前的六件駿馬浮雕石像,刻于公元637年。六馬為唐太宗征戰(zhàn)所騎。內拳毛fd7d!薄㈧露紫”兩件1914年被盜往美國,什伐赤”、青騅”、特勒驃”、白蹄烏”四件今存國內。
1.光明盛大。
1.明暗。猶是非。
1.顯明;顯著。
2.使顯明。
3.光明。
4.指炎神。
5.星名。 6.古宮殿名。三國吳孫晧于甘露二年建。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 7.人名。相傳為上古玄王契的兒子,商成湯的祖先。見《荀子.成相》。 8.人名。夏禹之臣。相傳與伯封叔作衍歷。見宋羅泌《路史.后紀十二.夏后氏》。 9.南朝梁武帝長子蕭統(tǒng)的謚號。曾召集文士編撰《文選》三十卷,輯錄秦漢以來詩文,為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參閱《梁書.昭明太子統(tǒng)傳》。
即蕭統(tǒng)”(363頁)。
即文選”(937頁)。
1.清楚地銘刻。
1.同"昭穆"。
2.繆,通"穆"。
1.古代宗法制度,宗廟或宗廟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遞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
2.指同一祖宗。
3.墓地葬位的左右次序。
4.古代祭祀時,子孫按宗法制度的規(guī)定排列行禮。
5.泛指宗族關系。 6.按照長幼﹑上下等次序左右排列。亦指此種排列的次序。
1.宗廟中神主的排列次序。
1.猶昭示。
1.謂表達明顯的感情。
1.亦作"昭邱"。
2.春秋楚昭王墓。在湖北省當陽縣東南。
1.見"昭丘"。
顯著、明顯的樣子真相昭然。
語出《莊子·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揭高舉◇以昭然若揭”形容本質或真相畢現(xiàn),清楚明白。
1.宮殿名。在北京市故宮內,干清宮之左。清乾隆時殿內貯宋金﹑元﹑明舊版善本書。殿額題"天祿琳瑯"◇楹為五經(jīng)萃室,藏宋岳珂刊本五經(jīng)。
1.謂光大發(fā)揚。語出《詩.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終"。毛傳"融,長。朗,明也。"高亨注"融,長遠。"
2.借指帝王的鑒察。
1.明白貌。
1.洗清。
1.復姓『有昭涉掉尾。見《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按,《通志.氏族五》作"昭沙"。
1.顯著地升聞。
1.使時代光明。
2.指明時。
1.明智之士。
1.明白宣示或顯示。
1.光明的法度。
1.明白記述。
1.明祀。
1.見"昭蘇"。
1.謂明顯地招引。
1.在湖南省長沙縣南昭山下。相傳周昭王南征不復,沒于此潭,故名。
1.昭示所題之碑。
1.壓紙文具的一種。猶鎮(zhèn)紙。
1.官署名。唐武德四年于門下省置修文館,九年改為弘文館。神龍元年避孝敬皇帝(李弘)諱改為昭文館。置學士,掌詳正圖籍,參議朝廷制度禮儀,教授生徒。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領館務,號館主;給事中一人判館事。宋承唐制,以上相為昭文館大學士,監(jiān)修國史。學士﹑直學士不常置,直館以京朝官充任,掌書籍修寫校讎之事。參閱《新唐書.百官志二》﹑《宋史.職官志一》﹑宋程俱《麟臺故事.官聯(lián)》。
1.謂致力于武備。
2.顯揚武威。
3.古舞名。
4.隋唐時的政權名。在今中亞阿姆﹑錫爾兩河流域,有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戎地﹑史,均為康居之后。其先康王舊居祁連山北昭武城,被匈奴所破,西逾蔥嶺至兩河流域,子孫繁衍,分王九國,并以昭武為姓,示不忘本,總稱昭武九姓。參閱《隋書.西域傳.康國》。
1.清楚;明白。
2.光亮,光耀。
1.昭雪;洗清。
1.明白清楚。
1.宣揚孝道。
1.清政府為償付對日賠款于1898年發(fā)行的國內公債。
1.星名。
1.猶體恤;優(yōu)恤。
洗清冤屈、誣枉平反昭雪。
1.光明廣布。
1.明顯的證驗。
1.歲時名。十干中癸的別稱,用于紀年。
2.漢宮殿名◇泛指后妃所住的宮殿。
1.謂光輝普照,為眾所仰。
1.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