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帷罩燈,以匣藏劍。比喻真相難明,令人猜疑。
1.妓院。
1.敬詞。猶俯允。
1.戲曲﹑曲藝在唱曲和念白時使用的字音標準。我國各地劇種﹑曲種在讀音﹑咬字﹑歸韻﹑四聲調值等方面都有一定規律,大致均以當地語音為標準,但在表演一些反映古代生活題材的劇目﹑曲目時,則酌用中州韻。
1.猶曲轉。
1.多方贊助。
1.人體經穴名。在肘窩中央,大筋內側。
2.普遍的恩澤。
1.用整幅帛制成的曲柄長幡。
1.弓神名。
1.樂章。
1.詳悉。
1.曲池,曲折迂回的池塘。
1.車蓋上的飾玉。
1.光的曲折照射。形容恩澤無所不至。
2.完全照出。
1.曲臂以為枕。
1.猶曲垂。
2.垂念。
1.詳細證明;多方考證。
1.猶軍政。
1.認識不全面,一知半解。
1.彎曲和平直。
2.是非;有理無理。
3.能和不能。指才能上的差別。
4.謂歌聲的回曲與平緩。
1.委曲詳盡。止,助詞。
2.婉轉阻止。
1.周到。
1.軍隊編制的制度。亦用以指軍隊。
1.曲折的情致。
2.詳盡表達。
1.小智。
1.完全擊中。
2.全都符合。
1.《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論》"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其要歸引之節儉,此與《詩》之風諫何異。揚雄以為靡麗之賦,勸百風一,猶馳騁鄭衛之聲,曲終而奏雅,不已虧乎?"意為樂曲到結束時奏出了雅正的樂音。本謂相如的辭賦不夠完美,到了結尾才轉好,后多以"曲終奏雅"比喻文章或藝術表演到終了時更加精采。
1.心事。
1.曲意逢迎君主。
1.鼻梁彎曲不直『王延壽《王孫賦》"突高匡而曲頾﹐……"按﹐《說文.頁部》"頾﹐鼻莖也。"一說﹐頾﹐額也。見《古文苑》卷六《王孫賦》章樵注。
1.古人以四季與十二律相配﹐因稱秋季為秋律。
1.一種質薄而輕﹐有條紋的絲織品。
1.成熟的禾稼。
2.猶麥秋。收割麥子的時候。
1.白色的眉毛。
1.即孟秋。指農歷七月。
1.秋日的禾苗。
2.官府征收的秋熟谷物賦稅﹐也稱秋稅。
1.暮秋﹐秋末。
1.猶秋月。
2.秋天明潔的天空。
1.秋日溪水。
1.秋日的蓂莢。蓂莢﹐古代傳說中的瑞草。
1.暮秋。
1.秋水般清亮的眼睛。
1.秋日的樹木。
1.秋日的傍晩。
2.深秋。
1.猶秋季。
1.亦作"秋娘"。
2.唐代歌妓女伶的通稱。
3.唐時金陵女子﹐姓杜﹐名秋娘。本為李锜妾﹐后锜叛變被誅﹐入宮有寵于憲宗﹐穆宗立﹐為皇子傅姆﹐皇子廢﹐秋娘賜歸故鄉﹐窮老而終。見唐杜牧《杜秋娘》詩序◇用以泛指年老色衰的婦女。
4.指蟬。
1.經斬伐而復生的秋日草木。
1.猶秋娘。喻美人。
1.雪白的糯米。
1.秋季的蓬草。因已干枯﹐易隨風飄飛﹐故亦以喻飄泊不定。
1.秋戰中的鼙鼓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