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秋娘"。
2.唐代歌妓女伶的通稱。
3.唐時金陵女子﹐姓杜﹐名秋娘。本為李锜妾﹐后锜叛變被誅﹐入宮有寵于憲宗﹐穆宗立﹐為皇子傅姆﹐皇子廢﹐秋娘賜歸故鄉﹐窮老而終。見唐杜牧《杜秋娘》詩序◇用以泛指年老色衰的婦女。
4.指蟬。
1.謂孵育繁殖。
1.敗壞。
2.混亂。
1.桅國家。
2.動亂的國家。
1.粗魯混亂。
1.昏亂悖謬。
1.動亂的根源;禍根。
1.猶喪亂。
1.叛亂。
2.叛亂或潰散的士兵。
1.亂糟糟。
1.破杯綱常;違反人倫。
2.異常;不正常。
1.昏亂的朝廷。
1.善于治國的臣子。
2.作亂的臣子。
1.荒謬的言論。
2.篇末總括全篇要旨的話。
1.亂了次序。
1.方言×無秩序。
1.亂世。
1.戲曲名詞。自明至清初,陜西地方戲梆子腔(秦腔)因用彈撥樂器伴奏而被稱為亂彈。
2.戲曲名詞。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對昆腔以外各劇種的統稱。
3.戲曲名詞。指京劇。
4.亂說,胡扯。
1.舊時當政者對叛逆集團或其成員的稱謂。
1.妄言;胡說。
2.用以謙稱自己的作品。
3.舊時指不符合正統思想的主張和理論。
1.鴛鴦比喻夫妻。將男女交互錯配叫亂點鴛鴦譜或亂點鴛鴦。《醒世恒言》有《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1.形容雜亂無條理。
1.混亂﹑動蕩。
1.褻慢不敬。
1.禍亂的開端。
1.方言。禍事。
1.使頭發散亂。
2.散亂的頭發。
1.引起國家動亂的法令。
2.違法;犯法。
1.紛亂貌。
1.亂葬岡子。
1.壞風氣。
1.古時用烽火報警的三種信號之一。
1.禍亂的根源。
1.動亂不安的國家。
2.搞亂國家。
1.形容紛亂。
1.亂哄哄。
1.亂哄哄。
1.任意化錢。
1.災亂禍患。
1.混亂黑暗。
1.禍亂。
1.昏亂迷惑。
2.擾亂蠱惑。
1.騷亂的苗頭。
1.指動亂之事。
1.敗壞或違反法紀。
2.亂世。
3.淆亂頭緒。
1.擾亂家邑;敗壞家族。
2.指儒家之外的各學派。
3.倫常敗壞的家庭。
1.處事違背常理的將領。
1.禍端;禍根。
1.關押亂捕人犯的坑阱。
1.擾亂軍隊。
2.潰亂的軍隊。
1.昏庸無道的君主;暴君。